一种交流稳流逆变电源的设计与实现.docxVIP

一种交流稳流逆变电源的设计与实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种交流稳流逆变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0 弓1言 本文所描述的交流稳流逆变电源应用于低压电器长延时热脱扣试验,适用于对断路 器、热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作长延时特性的校验和测试。为保证温升试验的准确性,测试正弦 电流必须稳定、精确。根据国家标准GB14048.2—94要求,长延时热脱扣试验的电流误差 2,正弦波失真度<5%。 目前国内大多数采用的长延时热脱扣试验方案是通过变压器直接对断路器施加一个 电压以获得测试电流[1]。在测试过程中,由于电网电压的波动、载流电路中引线电阻变化、 负载本身电阻发热变化,使测试电流随之变动,难以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本文介绍了一种 新型的交流稳流逆变测试电源,具有工作稳定可靠、输入功率因数高、输出精度高、波形失 真度小、效率高的优点。 1交流稳流逆变电源体系结构 功率主电路采用AC/DC/AC结构,如图1所示。前级为功率因数校正(PFC)电路, 由Boost变换器构成,用于提高网测功率因数、降低网侧电流的THD值,并为逆变部分提 供一个合适的直流母线电压。后级的全桥逆变电路完成正弦波逆变、快速调压稳流功能。逆 变输出的高频SPWM波经过LC滤波,得到平滑正弦波。由于负载电阻小,电压低,电流 大(15?160A连续可调),采用升流变压器进行降压增流,可以使逆变电路主开关管的选 取容易许多。由图1中可以看出,该逆变器实际上是一个电压型电流源,即通过对逆变桥输 出电压的快速调节来实现恒流输出。 墨4叩出史 辞田开甯 墨4叩出史 辞田开甯 图1交流稳流逆变电源电路结构 交流稳流源采用全桥SPWM逆变电路,并工作于倍频单极性模式下,这样逆变桥 在不增加开关损耗的情况下,其输出电压的频率比开关频率再提高一倍,而且谐波含量较小, 可以简化输出LC滤波电路,也有利于减小波形的失真度。 数字部分由MCS-51单片机电路组成,具有两个功能:其一,作为人机接口界面, 带有键盘输入和液晶显示模块,实现给定值设定、负载电流显示等功能;其二,单片机与控 制电路接口,实现标准正弦波的给定、逆变电路的软启动、电路时序控制、负载检测等诸多 功能。 2逆变电路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交流稳流逆变器的负载是纯阻性负载,增流变压器和负载可视为一等效电阻R。则 逆变器输出滤波电感L、滤波电容C和R构成二阶振荡环节,其阻尼比为 .二年 =一(3(1) 满载时R最大,最小,系统最不稳定;而轻载时R变小,变大,系统较易稳定; 所以,闭环稳定性的设计主要考虑R较大时的情况。 本文中采用了带有电感电流瞬时值反馈的双环控制策略,这是因为电感电流等于电 容电流与负载电流之和,一方面可对输出电压进行超前控制,以取得比较好的动态特性;另 一方面电感电流中包含了负载电流,在输出负载极小的情况下,也能对输出电流进行有效控 制[2][3]。稳流源逆变器的控制系统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小信号模型获得的传递函数框图 如图3所示。 图2基于电感电流瞬时值反馈的双环控制 图3控制系统传递函数框图 由图3可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J4-1/ K G0(s)= RUC F而 工 产 m (2( (2) 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G c( s ) = [ Ka a Kmm Kp s+D]/[ RLC S+( L + /Ka KmRC S+( R + /Ka Km + KiRKaaKmmKp n ) s + KiRKaKm n] 则开环系统的零、极点分布为 s 产/ Kp (4) spi=0(5) s图-岛?牛)士心生一(6) p2,3 式中:R为等效负载电阻; KiR为外环反馈系数; KL为内环反馈系数; n为输出变压器原副边变比; Km为全桥逆变电路放大系数; Ka为内环比例补偿增益; Kp+i/ s为外环PI补偿传递函数。 由式(6)可知,当RL/(KLKaaKmC +应**且KKaKm后2 (此式可通过 设计保证)时,此时等效负载电阻R较小,系统极点sp2,3分布在负实轴上,系统的根轨迹 如图4所示(Ri, R2对应的根轨迹);当RL/(KLKaaKmC +位义2)且KLKaaKm 质x2 时,此时等效负载R较大,系统极点sp2,3为一对共轭复数,系统根轨迹如图4所示(R3, R4对应的根轨迹)。根轨迹的渐近线尸 Y西 M]。对于无电感电流瞬时值反 馈的系统,其根轨迹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根轨迹以虚轴为渐近线趋向于士8,相应在控 制上必会引起输出电流的振荡,系统不易稳定。而引入电感电流反馈后,根轨迹如图4所 示,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动态性能也得以提高。 sp2、sp3:空载(R1); sp2 ‘ sp3 轻载(R2); sP2 sP2、sP3 重载(R3); sP2、sP3 :满载(R4); (R 1 R 2 R 3 R 4) 图5无电感电流瞬时值反馈的根轨迹图 ±-:U在不同负载条

文档评论(0)

moo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