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pdfVIP

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2023 学年高二语文考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 ①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是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东方逻辑起源于 作为逻辑应用的论辩,并具有把这种应用贯彻始终的特点。 ②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邓析、惠施、公孙龙等人就以“辩”为研究对 象,系统地探讨了与“辩”有关的诸多问题,并逐渐形成了名辩学派。 惠施的“历物十事”和辩者的“二十一事”,公孙龙和荀子的正名学 说,韩非子的“矛盾之说”等标志着名辩学的兴起。尤其是后期墨家, 集先秦名辩学之大成,完成了中国逻辑的标志性著作 《墨经》,在人 类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被称为“名辩学”的逻辑学体系。简言之,东 方逻辑研究以名、辞、说、辩为主要内容,偏重于名辩的应用,不同 于西方那种面向抽象理论的论辩研究,是一种偏重于论辩在实践中应 用的应用逻辑学。它彰显了论辩应用的自觉意识,催生了东方逻辑并伴 随其不断成长,构成了东方逻辑沿着应用型逻辑发展道路前行的主旋 律。 ③西方的逻辑推理以几何学为摹本,建立在追求真理的理性主义基础 之上,而东方强调的是在经验研究中如何运用名辩推论去正名,以明 辨是非,说服对方,在一系列隐晦的推理中直接深入到经验性实在的 本体论基础。因此,它强调的是对“穷理致知”的尊重,重视经验和 实践态度。如: 宗 (论题):此山有火。 因 (原因):以有烟故。 喻 (例证):如灶——并非如湖。 合 (应用):此山亦如是。 结(结论):故此山有火。 ④在西方推理中,喻例是多余的。但东方古正理派认为,这五支缺一 不可。原因在于,只有具备五支才能获得“第三次的知识”。“第一 次的知识”是看到灶中的烟与火,从而知道烟与火的联系。“第二次 的知识”是看到眼前此山中的烟。“第三次的知识”是联想起烟与火 的(因果)必然联系,从而知道此山有火。东方逻辑学既把喻例视为 必不可缺的,因而它必然否定在找不到喻例的情况下进行推理的可能 性。 ⑤西方逻辑的特征之一是形式与实质的分离,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二者 关系。东方逻辑中固然有关于形式的初步研究,如《墨经·小取》中 有侔式推理,但中国逻辑更重视形式真与实质真相结合的研究。如果 不从二者结合的角度考虑,我们就不能合理解释如“白马非马”那样 的论辩。若单从形式角度分析,“白马非马”显然是诡辩,但是,若 从形式真和实质真相结合的角度分析,“白马非马”这个命题则可以 自圆其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 故曰白马非马。”这里的“非”是“不等于”的意思。中国思想家所 考量的难点在于,“公孙龙了解的是一般的马,而他的论辩对手想到 的白马,是一种特殊的马”,“属”“不等于”“种”,这是辩者建立 “白马非马”论的真正基础。也就是说,从形式真和实质真相结合的 双重角度看,白马 “不等于”马,因此,“白马非马”。 材料二: ①西方逻辑在其发展中特别注意引进人工符号语言,特别强调建立形 式系统和公理系统,可以说,西方逻辑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逻辑向完全 形式化、公理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②西方逻辑的发展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之特点?从文化的视角进行探 析,在于西方崇尚求知的传统文化精神。在古希腊,人们把求知当作 人类的一种本性,人们追求知识,不以任何功利、实用为目的,纯粹 是“为知识而知识”。这种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注重向周围的客观事 物作究根究底地探索,把哲学与科学从神话中解放了出来并为之营造 了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这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探讨自然、人事等 方面的问题,对于某一问题,人们可以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论证。 ③西方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强调怀疑、批判与超越,这使得人们在知 识问题上敢于拒绝一切个人的和历史的权威,勇于拓荒觅径,追求创 新。西方崇尚求知的文化精神还注重理性的完善。在古希腊,人们推 崇抽象与演绎,并认为这种能力可以为知识建立一种普通的原则。基 于此,人们把理性的内在的完整性当作知识的最高标准,要求一种知 识必须具有结构上的完备性,推导程序的严格性和规范性,以及表达 上的准确性。这种思想表现在思维方式上就是强调分析,追求精确性 与确定性,致力于从某个初始的命题出发,按照一定的形成规则而推 导出确定的结论。 ④与西方不同,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注重致用、讲求实效,在思维方 式上重直觉轻论证,好综合而恶分析,善于类比而拙于演绎,崇尚经 验、先哲而怯于怀疑、批判与超越。这使得中国逻辑从一开始便 “为 实践的目标所限制”,一直没有获得独立而又系统的发展,也无力走 上形式化、公理化的道路。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