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法家以术治吏思想 除了“法治人民”,还有“劳动官僚”。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要巩固封建君主的权势, 既需要“法”, 也需要“术”, 二者是君主用以治国的重要手段。他指出:“人主之大物 (大事) , 非法则术也。” (《韩非子·难三》) “君无术则弊于上, 臣无法则乱天下。此不可一无, 皆帝王之具也。” (《韩非子·定法》) 对于君主来说, “法”与“术”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法治的对象为民, 而术治的对象则为吏;法为君臣所共守, 而术则为君主所独用;“法莫如显, 而术不欲见 (同现) 。” (《韩非子·难三》) 总之, 法是公布于民众的成文法, 而“术”则是“君人南面之术”, 即君主驾御群臣的秘术。在“势”的基础上, 将“法”与“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并且交合运用, 形成法家完整的刚性管理。 一、 贤能之士,即在县试制度里选拔 韩非所谓“术”, 主要内容有三:一是课 (考核) 能之术, 二是禁奸之术, 三是自神之术。先述“课能之术”。它是君主用以识别、考核、监督和检验群臣的方法。什么是“课能之术”呢?韩非指出:“术者, 因 (根据) 任 (才能) 而授官, 循 (按照) 名而责 (求) 实, 操 (控制) 杀生之柄, 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 (《韩非子·定法》) 这可以被视为“课能之术”的总纲。 那么, 君主如何具体地实施“课能之术”呢?韩非主张, 其一, “因任而授官”, 亦即《八说》篇所云“程 (衡量) 能而授事 (职事) ”, 《八奸》篇所说“官贤者量其能”。这里说的是用人标准:一是“能” (才能) , 二是“贤” (贤德) 。君主“授官”或“授事”应与臣下的才能贤德相适应, 强调任用“贤能之士”或“贤智之士”。“主利在有能而任官”、“主利在豪杰而使能” (《韩非子·孤愤》) 。根据这一用人标准, 他批评商鞅以斩首之功决定官爵升迁的做法, 指出巧匠、医生“以斩首之功为之, 则不当其能。今治官者, 智能也;今斩首者, 勇力之所加也。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 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足见商鞅的用人之法“皆未尽善也” (《韩非子·定法》) 。从选贤任能出发, 韩非反对“私门之请”, 即通过走后门、拉关系而将无德无才者升官进爵。他指出:“明主者, 推功 (按功劳) 而爵禄, 称能而官事, 所举者必有贤, 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 则私门之请止矣。” (《韩非子·人主》) “今士大夫不羞污泥丑辱 (指卑鄙肮脏行径) 而宦 (做官) , 女妹私义之门 (指有裙带关系和私人交情的人家) 不待次而宦。”“近习 (亲近宠幸) 女谒 (为人请托私事的宫中之女) 并行 (同时弄权) , 百官主爵迁人 (所有官人都给人定爵和提升官职) , 用事者过矣。” (《韩非子·诡使》) 他对当时腐败吏治的揭露, 是何等的尖锐!韩非根据“因任而授官”的原则, 主张明君“内举 (选拔) 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韩非子·说疑》) , 只要是贤能之士, 即可提拔重用。他还主张打破门第制度, 提倡不拘一格用人。“或在山林薮泽岩穴之间”, “或在囹圄緤绁緤缠索之中”, “或在割烹刍牧饭牛之事”, 只要是“贤能之士”, 即可“从而举之”。“明主不羞 (嫌弃) 其卑贱也, 以其能, 为可以明法, 便国利民, 从而举之, 身安名尊。” (《韩非子·说疑》) 极力主张从经过基层锻炼的人中选拔贤能之士, 提出“明主之吏, 宰相必起于州部, 猛将必发于卒伍。” (《韩非子·显学》) 不能单凭虚名选拔官吏。指出:“境内之杰不事 (任用) , 而求封外 (国外) 之士, 不以功伐 (功劳) 课试 (考核) , 而好以名问 (通闻) 举错 (措) , 羁旅起贵 (重用流寓作客之人) , 以陵 (凌驾) 故常者 (论功定爵的常规) 。”在选拔方式上, 主张“迁官袭级 (逐步提升) ” (《韩非子·显学》) , 反对一步登天。他说:“官袭节而进, 以至大任, 智也。” (《韩非子·八经》) 这种以“贤能”作为用人标准的观点, 是在同任人唯亲、唯贵、唯名 (声誉) 、唯辩等做法的辩论中提出的, 具有科学性和进步性, 在今天仍应当肯定。 其二, “循名而责实”。这里说的是考核方法, 亦即如何识别官吏品格优劣和才能大小的方法。韩非指出:“夫视锻锡而察青黄 (锻金属时火色) , 区 (欧) 冶不能以必剑;水击鹄 (音胡, 天鹅) 雁, 陆断驹马, 则臧获不疑钝利。发 (打击) 齿吻 (嘴唇) 形容, 伯乐不能以必马;授车就驾而观末涂 (途) , 则臧获不疑驽 (劣马) 良。观容服, 听言辞, 仲尼不能以必士;试之官职, 课其功伐, 则庸人不疑于愚智。” (《韩非子·显学》) 又指出:“人皆寐 (睡) , 则盲者不知;皆嘿 (同默) , 则喑 (哑) 者不知;觉而使之视, 问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