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2.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个人 需要多少土地 谁都对未来充满了梦想与希冀,但有的是不切实际的,我们称为非分之想、妄想;今天我们阅读的作品——《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就是有关欲望的问题,欲望多少才是适当的呢?让我们先来通过阅读,评一评故事的主人公——帕霍姆对于土地这一生活资料的欲望是否适当? 1.通过品读人物语言、行动、神态,理解文章主题。 2.学习本文构思的巧妙及情节的曲折。 积攒(zǎn)??铁锨(xiān)? 贫瘠(jí) 广袤(mào)?? 罂粟 (yīng) (sù)? 咫尺(zhǐ) 广袤:广阔、辽阔。 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学习,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后来又几度出国游历考察。这一切经历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1910年10月他从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于一个小站,享年82岁。 主要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童年》、《少年》、《一个地主的早晨》、《琉森》、《哥萨克》、《魔鬼》、等等。 学生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的各个部分。 学生自主概括,全班交流。明确: 开端:帕霍姆为改善生活而欲买地。 发展:两次买地。 高潮:帕霍姆用脚尽力丈量大片土地贪得无厌。 结局:帕霍姆悲惨死去。 尾声:仅得埋葬之地。(尾声部分不要苛求学生,教师适当点拨) 1.比较标题:(1)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2)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 思考:这两个标题哪一个更切合文章内容?而课文为什么选择第二种? (1)帕霍姆需要多少土地,帕霍姆只是文中具体的一个人,若以此为题,则他的故事只是他自己的故事,无法在读者心中引发起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触; 一个人需要多少土地,一个人既包括了帕霍姆这样一个人,又包括我们读者,在称呼上更具情感意味;这样在阅读之后,我们将会通过帕霍姆的故事引发共鸣,从而深切地思索个人的生命意义与追求。文章才更富有启人深思的力量。 学生浏览“阅读练习·探究”, 小组讨论,全班,教师总结: 小说通过对帕霍姆为拥有更多土地而累死的叙述,主要是嘲讽、批判了贪得无厌,但也客观表现了一个受人赞赏的个性。 学生结合课文,举例说说帕霍姆的什么个性值得肯定。 有必要。因为前两次买地为最后一次得到土地却丧了命作铺垫。 帕霍姆过分的的贪心是逐步发展来的,也是前面过于顺利造成的。第一次买地可说是为了摆脱贫困,但进展顺利造成了他后面欲望膨胀的基础。第二次自称是为了不受穷,其实至少应是为了日子越过越好,结果更为顺利,生活强了十倍,这就大大激发了他的欲望,他希望眼前所有的土地都属于他,他的贪欲大大膨胀了。这才有后面买大批土地的决定和表现出的过分贪心。这样的情节才是故事不显得生硬和突然。直接从巴什基尔人的买地游戏说起,虽一样可以揭示主题、寓意,但可能较为离奇,教化味较重, 特地点名六英尺,与他得到的土地形成巨大反差,是对其贪欲的强烈讽刺,或者是一种鲜明的提醒:这样的追求是否而还算?是否值得思考?是否有意义? 1.结合选文,你认为帕霍姆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细腻的描写心理是本文的特色。试就这一段简要分析人物内心的发展变化过程。 ? 学生笔答这两题,参考答案订正。 【答案】1.贪婪,执着等,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2.内心世界波澜起伏:恐惧—焦急—失望—希望—惊喜。

文档评论(0)

培优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中小学专业高端辅导20年,特级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