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林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的影响分析.docx

杉木林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的影响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杉木林抚育间伐对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的影响分析 ? ? 傅贵江 (福建省明溪县林业局,福建 明溪 365200) 为了提高杉木林分生长量,对于杉木林的合理间种、物种搭配、种植密度控制等都是非常必要的[1]。抚育间伐作为一种控制林分密度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措施,在林区管理中应用十分广泛[2]。抚育间伐是对林地出现生长资源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森林经营措施。对于林地的生态功能也会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3]。实验以林地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对实施间伐的最佳时间段进行研究,通过在不同树龄的林地实施间伐,对比其作用和效果。 1 研究区概况 1)福建省三明市明溪县人工杉木林作为实验对象,所在区域位置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根据近10年的数据统计,年平均气温可以达到19.5℃; 年均降雨量可达到1700~1750mm,区域内全年空气相对湿度基本稳定在75%左右;区域海拔高度在180~1560m;年均日照时间基本稳定在 1996.9h以上,秋冬季节霜寒特征不明显,全年内有霜期在42-55d。 2)试验区内的土壤类型以红壤为主要成分,平均土层厚度在1m以上。在30cm深度范围内的土层中,有机质的含量为2.9%,水解氮含量为88.3ppm,速效磷含量为3.50ppm,速效钾含量为93.5ppm,土壤整体肥力等级为中等;由于地质环境中的生态相对稳定,土壤的pH值可以达到5.6。 2 实验过程 2.1 实验设计 1)为了分析不同林龄杉木生物量在间伐作用下的发展变化,试验选择了3块不同林龄的人工杉木林地进行间伐,实验面积分别为1000m2,对应实验组编号分别为1、2、3组。3组的林龄分别为6-10y、12-16y 、20-24y;为了确保试验条件的一致性,林地的地位指数均为16;以此为基础,对试验林均实施程度为中度的间伐抚育,强度为30%。 2)根据不同林龄内树木的生长空间需求不同,间伐保留密度也存在一定差别。故设置1号实验组的密度为 1450 株/hm2,2号实验组的密度为1150 株/hm2,3号实验组的密度为850 株/hm2;考虑到后期的林间生物量对比需求,在各林龄试验林内分别保留了50m宽的范围不进行间伐,将其作为对照区。 3)在上述实验条件下,以自然生长为环境基础,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和地被物生物量进行统计,由于林木的生长是一个周期相对漫长的过程,将调查的周期设置为每1年。 2.2 数据采集 1)由于实验面积较大,在对每种类型林地生物量进行统计时,采用定点取样的方式[5]。在3个实验组内分别设置10个10×10m的取样地,每个取样地内划分10个1×1m随机样方,在每个样方内取100g样本,并统计随机样方生物个体的数量。 2)生物存在明显的多样性特征,且种类繁多,单独进行统计误差较大,因此,实验以随机样地内取样结果中地表生物(茎、叶、花、果实)和地下生物(根)的活体烘干重量作为杉木林的生物量。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林龄杉木林的生物量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 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对比了3年内不同林龄生物量的变化情况,其结果有明显不同(表1)。 表1 不同林龄杉木林生物量统计结果Tab.1 Statistic Results of Biomass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Forest of Different Ages g 从表1中可以看出,第1组和第2组生物量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第3组虽然在间伐后的第1年内生物量出现了小幅的上升,但在之后的2年时间内,逐渐回落到初始状态,与对照组的结果相近。这主要是因为第3组的树龄已经达到20年以上,林间的生态已经实现了相对稳定,间伐会在短期内打破原有的平衡,促进部分生物的发展,但由于林地自身的调节作用,使其最终恢复到原始的平衡状态。 为了对第1组和第2组的林间生物生长状态做出更加准确的分析,本文将对实验期间3年内两组试验区内生物量的增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这里的增长量是指相对增长量,以对照组的生物量作为基数,计算间伐后林间生物量的增长。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比第1组,第2组在前两年的增长量明显优于第1组,但在第3年时,第1组的增量大大提升,并超过了第2组。这是因为第二组的树龄在12-16年,林间生物生态已经初步形成,间伐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物量的增加,但受环境内承载力的限制,后期的发展会受到一定制约,而第1组树龄在6-10年之间,处于幼苗期,林间尚未形成稳定的生态结构,而此时的间伐降低了生物间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对于杉木生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后期的生态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因此在实验后期,其生物量呈现出迅猛的增长势头。 图1 不同实验组的生物量增长量Fig.1 Biomass Growth of Different Experimenta

文档评论(0)

资教之佳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教学资源,助力教育转型!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0101033200002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