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两篇).pdfVIP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两篇).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学反思 (两篇) (一)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 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 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 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 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 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 接受语言美的熏陶。 一、 教学效果 依据本课的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 计的教学流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简介背景,激发兴趣。 本文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距离孩子们的生活比较遥远。所以,可 提前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背景,为准确理解文本作好铺垫。上课一开始 便设计了交流的环节,由于学生手头资料丰富,因此交流得很激烈也 很全面,既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为理解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础。 然后播放录音,为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感做好准备。最后借助拼音自由 朗读,初步定准情感基调。 2、 自读 自悟,感受内容。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想一想:作者在诗中 多次提到“追寻”,在追寻什么?在旁白处作批注,和同学交流你的想 法。学生快速走近文本,从字里行间去寻找有用的信息,并及时标画 作出批注。老师巡视中及时发现思维的动向,准确地给予表扬,竖大 拇指。不到位或有错误的及时引导抓住句子再次进行思考写出批注。 在充分的自学基础上创设小组交流的氛围,在思维的碰撞中加深对文 本的感受。 3、 品词析句,升华主题。 首先出示几组不易理解的词语:“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让 学生展开讨论,一定要结合查阅的资料,准确把握背后含着的意思, 为准确理解文本作好铺垫。然后在聚焦几组句子:让学生思考为什么 “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为什么 “丢 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借助课文延安窑 洞、延河的插图等,同时,通过课件将延安的风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 面前,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引出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等。 4、 拓展积累,丰富语感。 听着老一辈们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小 练笔之后知道背诵诗歌,有感情地吟诵诗歌,进一步丰富语言材料, 培养语感。 二、成功之处 虽然年代感很强,但是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得很到位,吟诵得也是 有滋有味。 三、 不足之处 独立阅读的特点不明显,教师还是引导太多,学生有时放不开。 四、 教改措施 如果再教这篇课文,我会把所有的时间放给学生,真正让学生自 读自悟。 《延安,我把你找寻》教学反思 (二) 《延安,我把你追寻》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 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 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 事物的含义;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我首先破题目明背景。为了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有 必要让学生明确当时的时代背景。于是,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作 者追寻延安的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追寻延安?在理解每节诗的意 思时,我扣住“追寻”二字来理解。 其次,在教学中让学生仿照第一 节的写法,自己也做一回诗人来写诗。诗的第一节是这样的:像翩翩 归来的燕子,在追寻夕日的春光;像茁壮成长的小树,在追寻雨露和 太阳。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使课堂教学掀起了小高潮。 2.诗的第一、二小节,是理解的难点,因为诗中的比喻的本体没 有显现,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把什么比作燕子追寻春光,我告诉学生结 合题目来理解。在学生知道后,再让学生体会“我”追寻延安的心情 是急切的。文中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的含义直接让学 生结合《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