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高二上下册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pptxVIP

【中小学】高二上下册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二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人教版-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第3章xxxxxx中学 xxx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2课时) 学习目标1.分析铅循环的过程、特点及成因,理解生物富集现象的概念与特点;2.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归纳总结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铅对人体肾脏、生殖腺和神经系统等均有毒害作用的重金属。在儿童中,铅中毒症状尤为明显。铅对动植物、微生物的生长也有毒害作用。在生活中我们可能接触到哪些含铅的物品呢?铅课堂导入香烟劣质玩具汽车尾气铅酸电池工业废气部分瓷器含铅油漆图片来自网络 煤和矿石中的铅空气中的铅颗粒土壤、水体中的铅生产者、浮游动物燃烧冶炼降雨吸收铅的循环:一、铅循环与生物富集沉降图片来自网络 铅在生物体内富集的原因:铅在生物体内形成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且不易排出体外。导致铅在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生物富集形成比较稳定的铅化合物体外体内铅浓度>环境铅浓度铅 资料:水体和多种水生生物体内的铅浓度示意图 铅在生物体内的浓度沿食物链不断升高。水 浮游生物 鱼 水鸟2ppm 5ppm 200ppm 1600ppm 煤和矿石中的铅空气中的铅颗粒土壤、水体中的铅生产者、浮游动物各级消费者燃烧冶炼降雨吸收摄食沿食物链聚集铅最终积累在最高营养级铅的循环:铅的生物富集现象的特点大气、水、生物迁移世界各地铅扩散途径 其他存在生物富集现象的物质1.重金属(如镉、汞等);2.放射性物质(如含137Cs、226Ra等的物质);3.某些有机化合物(如DDT、六六六等)。DDT六六六 ①具有全球性(扩散);②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会沿食物链不断升高。(生物放大)生物富集的概念与特点生物富集的特点: 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作生物富集。 对于生物富集现象的影响和启示 影响 危害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的生存。 启示 1.开发新技术和新材料,减少铅等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 2.落实垃圾分类,减少有害物质的污染; 3.利用某些生物能够富集有害物质的特征,进行生物修复。 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在土壤中被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分解过程中,物质(淀粉等)发生怎样的变化?针对现象针对本质外部因素设计实验方案表达交流温度、湿度对于微生物的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问题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含土壤微生物不含土壤微生物设置方式土壤不做任何处理+ 落叶土壤进行60℃加热1h+ 落叶因变量落叶的腐烂程度无关变量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落叶放入两组土壤的深度相同设计实验方案:相同时间后,对照组落叶腐烂,实验组不腐烂。预测结果: 问题1:落叶是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吗?实验后的落叶实验前的落叶实验结果说明:土壤微生物对落叶有分解作用。对照组实验组图片选自人民教育音像出版社光盘 纱布烧杯土壤水玻璃棒水取出 问题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制备土壤浸出液含有土壤微生物实验原理:实验准备:淀粉葡萄糖(碘液)(斐林试剂) 等量淀粉糊加入土壤浸出液加入碘液AB加入蒸馏水A1A2B1B2加入碘液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实验结果:不变蓝出现砖红色沉淀变蓝不出现砖红色沉淀室温(20℃)环境放置7d实验结论:土壤浸出液中的微生物能分解淀粉。 问题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实验过程: 非生物环境吸收摄食呼吸作用生物群落分解作用碳循环:探究土壤微生物分解作用的生态学意义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分解有机物,是物质循环中重要的一环。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范围特点过程联系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单向传递、逐级递减全球性、循环往复运动沿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1.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2.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3.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返。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随堂练习判断正误:1.DDT在营养等级越低的生物中富集量越多。( )2.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土壤中的微生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本节知识小结物质循环 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碳的存在形式、循环形式、模型全球性、循环反复运动生物富集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概念原因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促进物质从生物群落回归非生物环境特点 课后练习P67 二、拓展应用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风的故乡 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风的故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