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公共住房发展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5 / NUMPAGES17 新加坡公共住房发展研究 摘要 经过近40年努力,新加坡政府先后致力于解决屋荒、加大住宅供应、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组屋质量,成功实现了居民“居者有其屋”的梦想。目前新加坡国民约8成居住在公房中,其中约8成已购下所住房屋。 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根据套型及面积分层次供应,可租可买。政府在公共住房建设、分配及管理、退出等环节给予政策支持,相关环节甚至立法保障。 新加坡多渠道筹集公共住房建设和消费资金。筹集的方式主要包括:一是政府提供建房发展贷款;二是中央公积金局贷款;三是向社会发行债券募集资金。 新加坡公共住房发展可借鉴的经验有: (1)住房保障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必须加大公共住房供应。 (2)政府要适应社会需求,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3)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居民购房能力。 (4)建立健全法律规章,确保公共住房保障制度的实施。 1 公共住房历史沿革及现状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仅约699平方公里,而人口密度大,每平方公里为4900人,市区则达到每平方公里9800人。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后,政府面临的是加速增长的人口和日益紧张的住房这一严峻形势。经过近40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新加坡政府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实现了居民“居者有其屋”的梦想。截至2007年3月,新加坡81%的人口居住在近90万套国家提供的公房 (新加坡称“组屋”)里,其中约80%的人已购下所住房屋。但是,新加坡解决公共住房问题同样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 1.1 陋屋区时代(上世纪20至50年代) 从上世纪20年代早期开始,新加坡许多人的住家都是在拥挤的陋屋区,卫生、照明或通风设施缺乏。这些房屋大多草草用榈叶、旧箱子及金属片搭成。因住房短缺日趋严重,当时的英国殖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了新加坡改良信托局,专门负责清理陋屋区,并为陋屋区的搬迁居民提供住所。到1947年,全国人口增加两倍之多,达到一百万。在新加坡改良信托局存在的32年中,共建造了23000个单位的住房,当时只能为不到10%的人解决住房问题。50年代,许多住在陋屋区里的人必须共用一个狭窄的厨房。这样的居住环境既不符合卫生标准,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1961年在河水一带发生的一场大火,摧毁了数以千计的住家,造成16000人无家可归。 1.2 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屋荒(1960-1970年) 面对严重的房荒问题,新加坡于1960年成立了建屋发展局(HDB)。它是国家发展部属下的法定机构,也是新加坡唯一的公共组屋建设和管理机构。建屋发展局就在成立之初的短短8个月内,完成了为1961年河水一带火灾灾民重新安置家园的任务。建屋发展局的目标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就是为低收入人民提供廉价房屋。它制定了一个全面的五年计划,并由此引出以后的多个五年建屋计划。五年计划初见成效,在河水山、女皇镇及麦波申等地建造了53000多个单位的住房。为了鼓励人民拥有自己的组屋,建屋发展局在1964年推出“居者有其屋计划”,并首次为麦波申等组屋区开展各种政策推广活动。1965年,建屋发展局开始建设第一个备有多项社区设施的大巴窑市镇,其中包括市镇中心,以及可为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的轻工业区。到1960至1970年,HDB为新加坡公民提供了12万套政府组屋,为40万人解决了住房问题。 1.3 建设新市镇,大量增加住房供应(1971-1977年) 随着房屋短缺问题逐渐解决,建屋发展局开始专注于开发更宽敞舒适的组屋,以及设施齐全的新市镇。通过完善的规划,宏茂桥、勿洛及金文泰等市镇都拥有丰富齐全的设施,如市镇中心、邻里中心、巴士转换站、学校、体育场、公园及工厂。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超过一半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市镇规划也更趋成熟,镇内的居民可轻易地在住家周围找到诸如民众联络所、图书馆等休闲场所。 1.4 建设综合性社区,提供全面的居住环境(1978-1988年) 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大约70%的人口住进政府组屋。随着住房供应方面经验的日趋完善,新加坡环境既可满足居民在休闲方面的需求,让他们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同时也能增强社区的凝聚力。80年代后期,超过85%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 1.5 改进组屋的质量与服务,开展老城改造(1989年至今) 新加坡除了为大众建造新的家园,也为较旧的市镇提供“组屋更新计划”。包括主要翻新计划——把旧的住房修复到当前新住房的标准;电梯翻新计划——为那些没有在每层楼设有候梯坪的高楼提供这项设备,让老龄人及行动不便的居民进出更加方便;选择性整体重建计划——为了更好地利用土地,有选择性地将旧的组屋拆除,并在附近地段为受影响的居民提供新的住房。政府通过组屋区更新计划,以系统化的方式重新发展屋龄较久的市镇或社区邻里,以便和新的组屋发展相互融合。这些市镇或社区将大大改善生活环境,提升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