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与我国气温的变动.docx

全球气候变暖与我国气温的变动.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气候变暖与我国气温的变动 自100世纪以来,以世界变迁为主要特征,世界气候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不足、生态系统退化、土壤侵蚀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臭氧层破坏、全球化学成分变化等。由于全球变化的幅度已经超出了地球本身自然变动的范围, 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 气候变化问题已成为全球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气候变化直接影响农业湿地作物产量, 使水稻产量减少;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既有利于作物生长, 又会抑制利于作物生长的其他因素;紫外线增多直接使作物产量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减少;气候变暖会影响我国的农业气候条件和种植制度、作物品种的布局、产量、施肥水平;气候变暖将使江河水量、水资源的供需状况、旱涝灾害出现的频率、水质等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农业。 1 中国气候变化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1.1 平均气温变化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我国气温变化也呈上升的趋势。我国气温变化趋势基本与北半球一致, 但最冷、最暖出现的时期不完全相同。20世纪40~60年代的降温, 我国比北半球显著, 20世纪80年代气温的上升趋势, 北半球比我国强烈。近百年来, 我国年平均气温存在两次突变, 一次是1919年表现为迅速增暖, 一次是1952年表现为急剧降温。1980~1998年间我国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高达0.52℃/10年, 显著高于同期全球温度0.19℃/10年的上升趋势。1998年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最暖的一年, 气温距平达1.38℃。 1.2 —我国气候变暖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 近4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以0.04℃/10年的速度上升, 其中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北区的年平均气温增速是正的, 最大增温区在东北, 高达0.192℃/10年, 其次是华北, 为0.104℃/10年。长江中上游、中下游及西南区均为负增速, 最大降温在长江中上游区, 达到-0.141℃/10年。冬季, 除西南区外, 其它6个区均为正增速, 最大增温在东北和华北, 增速分别为0.467℃/10年和0.462℃/10年。夏季则相反, 除华南区外, 其它6个区均为负增长, 最大降温在长江中上游区, 增速为-0.297℃/10年。 1.3 温室效应和增温能力 我国的气候变化, 除个别地区外, 未来每10年会增加0.3~0.5℃, 甚至更多。在2010年以后, 温室效应可能逐步占据主导地位, 到2030年全球平均气温可能比1961~1990年平均气温上升0.6℃以上, 东亚地区的增温可能比全球平均稍强。尽管国内不同学者对升温幅度的估算差异较大, 但对升温趋势的模拟是一致的。因此, 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可能后果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1.4 降水量有增加 近40年来我国降水量以12.69 mm/10年的速度减少, 降水量20世纪80年代平均较20世纪50年代平均少34 mm。除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略有增加, 其它6个区的降水量都在减少, 华北区最为严重, 其次是西南区、长江中下游区和东北区, 其变化速度分别为-24.28 mm/10年、-15.10 mm/10年、-14.38 mm/10年和-13.94 mm/10年。目前国内多数研究表明:未来降水略有增加但增幅不大, 其中, 沿海地区降水量可能会增多, 北半球副热带北部及温带南部降水可能减少。大陆地区由于气温升高, 降水减少, 干旱进一步加剧。 2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和生态的影响 2.1 种植制度变动的趋势 气候变暖, 生长季延长, 对我国种植制度影响重大。在技术进步的共同作用下, 1986~1995年的10年间, 全国耕地复种指数增加了9.5%, 东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达102%。伴随着冬麦北移的成功, 北方地区种植制度将发生进一步变化。假设到2030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和我国平均气温上升1℃的情况下, 预计三熟制的北界将从目前的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 二熟制北界从秦淮地区北移至内蒙和东北的南部。到2050年, 我国一熟制区的面积将由现在的62.3%缩小到39.2%, 三熟制区的面积将由目前的13.5%扩大到35.9%, 二熟制区的面积基本不变。笔者认为, 我国未来的种植制度会因升温而有变动, 但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分状况, 因为许多地区水热变化并不同步。在热量条件有保证的情况下, 年降水量小于600 mm, 只能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年降水量大于800 mm, 方可稻麦两熟。因此, 要想利用气候变暖的契机提高复种指数, 必须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在雨养农业地区开展旱地农田种植体系的研究。 2.2 农业气候特征 我国20世纪80年代光温生产潜力有明显增长的趋势, 北方增幅大于南方。尽管整个黄土高原20世纪8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高, 但影响玉米生长期内的温度并没有增高,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