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圣安娜、夫人和孩子》中的双重母亲
(一) 树立“双重母亲”的形象
毫无疑问,《穆连救母》的基本宗旨是慈悲、亲佛、母。然而,在这名妇女和儿童所知道的伦理思想和宗教意识的背后。还隐藏着为大家忽略的一个古老的神话母题——双重母亲说,这一人类普遍具有的意识,过去虽有人研究过,但在奥地利心理学家兼美学家弗洛伊德与瑞典心理学家容格为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不朽巨画《圣安妮、夫人和孩子》发生争论前,仍是一个令人捉摸不定的概念。191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他的著名论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的童年的一个记忆》。文章论述了达·芬奇与他母亲的关系,弗洛伊德认为,在达·芬奇身上存在着恋母情结,也表现在他的美术创作中。其中《圣安妮、夫人和孩子》最能体现他的对母亲的爱。这幅画所提供的画面并不复杂:
在列奥纳多的画里。玛丽亚坐在母亲的膝上,身体向前倾斜,两臂伸向男孩,男孩正在玩一只羊羔。……外祖母坐着,一只胳膀露在外面,面带幸福的笑容,向下望着另外两个人。
画的内容反映了达·芬奇的童年历史,他的仁慈的继母唐娜·阿尔贝拉,以及祖母蒙娜·露西,温情而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着他的金色般的幼年,使达·芬奇在孩提时生活无比幸福、美满,由此激发了他年长后要歌颂母爱这一主题。然而这幅画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在事实上,列奥纳多给了孩子两个母亲,一个向他伸出双臂,另一个处在背景的位置上。两个人都赋予了母亲那种容光焕发的幸福笑容。”如果我们稍微留意一下,不难发现这幅画中的两个女人都画得很年轻,圣安妮,这位耶稣的外祖母“被塑造成彩夺目的美一个容貌不减当年的年轻女人”,成为光人。达·芬奇为什么不将圣安妮画成白发苍苍、面带皱纹的老人呢?这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原来他的童年确实存在着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母卡德琳娜,另一个是继母唐娜·阿尔贝拉。在他刚学会走路时,便被迫离开了生母,与继母一起生活。他对生母印象不深。却心底深深地爱着她,因此他在画中将生母与祖母的形象合而为一。以耶稣的外祖母圣安妮来兼容生活中的两个女性的美德,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画作剖析无疑是正确的,但他仅仅看到了两位母亲,却没有提高到双重母亲说高度来认识《圣安妮、夫人和孩子》的内核,因此他的观点也就存在着令人遗憾的不足。
在容格看来,这幅画并不是表现达·芬奇的恋母情结,认为这是双重母亲—古老神话母题的再现。在古希腊神话中,英雄一般都具有双重出身和两个母亲。如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忒拜王俄狄浦斯等。后来由两个母亲的神话母题衍生出第二代神话母题——双重母亲说,其最典型的例子是法老的第二神灵孕育与降生被画在埃及神庙的墙上。耶稣基督在水的洗礼中获得精神上的再生,法老的第二神灵孕育与耶稣的精神再生,皆是圣母神力所致。至今这种神话母题仍存在于基督教的洗礼仪式中。按规例,基督教徒一般都有两个母亲——生母与教母。当小生命呱呱堕地时就确定了这种关系,前者是血缘关系中的母亲,后者是精神灵魂中的母亲,对教徒来说,她们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容格从集体潜意识论来证明他的观点的正确性。他说,种族的无数同类型的原始经验在人类心灵中的影响,是“一种从不可计数的千百亿年来人类祖先经验的沉积物,一种每一世纪仅增加极小极小变化和差异的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人类历史当然没有千百亿年,容格只是用来表明,自人类社会一开始,在人们心灵中就渐渐地积累生活的经验。原始初民的社会实践经验将长期沉积在人的意识中,历史的演进,时代的变迁,都不会使这些“沉积物”发生重大变化。即使是现代人的意识,也无不是“史前社会生活经历的回声”所打上的烙印。这种印烙“是从任何一种有关个人的东西中分离出来的,是全人类所普遍具有的,因此它的内容到处到能找到。”所以一些古老神话母题,不断地在以后的历史社会中再现,成为艺术作品的永恒主题。
(二) 目连对母亲的感情
早期佛教主张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即因为轮回生死,罪在六根(六情,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及其功能)。因此必须“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四大皆空,即超脱尘世,无我无他。“照见五蕴空,度一切苦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抛离父母、妻子及其他亲人(所谓断六亲),入释门念经修禅。然而,这种做法在信奉儒家学说的中国遇到了麻烦,传统的道德纲常,特别是忠孝的人伦意识,使佛教教义的宣传受到影响。于是僧侣们吸收了儒家伦理思想,熔儒、佛于一炉。早在《四十二章经》里就强调:“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二亲。二亲最神也。”佛门的《孝子经》与儒家的《孝经》如出一辙,经中列举五逆,头两条即是杀父、杀母。犯此罪孽的人要堕入无间地狱。在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孝亲成为它的重要教义之一,诚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送睿上人归淮南觐省序》所云:“金仙氏之道,盖本于孝敬,而后积以众德,归于空无。”目连就是儒、佛合一的艺术形象。然而这一形象的意义不仅在于孝亲,同时还体现了双重母亲说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