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红星中学 高健教学目标: 1、 借助想象联想,置身诗境,体会春江花月夜美景。 2、 能体会诗歌传达的哲理和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3、 欣赏这首诗 “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并欣赏诗歌艺术之妙。 重点: 不仅能表达对诗句的理解,还可以对重点词语、艺术手法等 作出欣赏。 难点: 欣赏这首诗 “情景理”融为一体的艺术特色,并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月之畅想 这首诗的标题五个字,你们看看,究竟哪个意象是最核心的 意象? 古往今来,歌咏月亮的诗篇不计其数。在诗歌里,月亮带给我们美景——比如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亮寄托我们的思念——比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月亮激发我们探寻,比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今天要走进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一个静谧的夜晚,寻味一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诗中的诗”的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体会这一轮月亮的非凡魅力。 先请听朗诵,思考诗歌写了哪些内容。 二、欣赏——月之变奏 理清文章内容和所对应的月亮变化,体会诗歌的“情景理” 交融的特点。 (一)月之景欣赏第一部分: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每一句诗所形成的画面,分别用哪些意象来衬托月亮、 表现月色? 2、这些月景具有什么特点?会引起你什么样感受? (二)月之情欣赏第三部分: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从意象上区分出表达思妇和游子的诗句,并赏析分别表 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结合第一部分写景,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乐 景开头,为什么哀情结尾? (三)月之理 欣赏第二部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1、结合前两部分感受,谈谈你从最喜欢的一句中读出了什 么。 2、分析为什么哲理感悟部分会承担过渡作用(在情绪和内 容上) 3、为什么要在“月到中天”,产生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感悟? 三、小结——品月知音 我们在品读中,是随着诗韵诗意变化,任凭情绪滑落到低谷, 还是感悟到什么呢? 教师小结。 四、作业——月落余辉 1、鉴赏诗歌艺术 提示:1、怎样将“情景理”巧妙贯穿的? 2、怎样写景造境的? 3、诗中出现“月和人”“游子和思妇”相对应来写,你怎么理解这种特殊手法? 2、学校举行中秋诗歌朗诵会,请你为诗朗诵《春江花月夜》 写一个串词。 项羽之死(人教版高二选修) 授课教师:马鞍山二中 周文福授课地点:红星中学 授课时间:2009 年 9 月 16 日一、文本分析: 本文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第四 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因此教学时应该定位于“欣赏”。欣赏人物的形象,欣赏诗文在塑造形象时的区别! 中国古代的诗歌散文都非常重视形象,但是二者的形象性又 有差别。中国古代的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艺术,常常“状 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因而,诗歌的象外之象,味外之旨需要仔细品味。 中国古代散文相对于诗歌来说是一种比较舒展的艺术, 句式灵活,篇幅可长可短,表情达意不受格律的限制,可以 兴之所至,自由挥洒,因而散文中的“意”表达得更为明白 显豁。诗歌的语言、意象更注重提炼和升华,有许多跳跃和 省略,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的距离较大;散文更加具 体逼真,更贴近事物的本来面貌。诗歌,让我们的想象飞得 更高更远一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 二、传统教法分析: 浏览网上许多有关本课的教案,一般分为三课时。通读课文, 从字词教学入手,逐段分析,特别强调对项羽动作的分析, 认为突出了项羽的风采。诗歌的对比放在文末。 三、个性特质分析: 公开课是一节课,必须要在一节课中体现个性特质,体现选 修课的特点。因此就必须要灵活地处理教材,以体现对文本 的独到处理和展现出教师的教学个性。 对策:文本学习前移,布置明确的预习任务和要求,以疏通文本,节省时间。《项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结合文本注 释,自学掌握;项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个历史人物,课文情节简单但生动,情节结构容易把握,人物形象也容易感知。 对项羽的分析避开常见的逐段字词分析的方法。第一段通过 诵读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