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背疽”医案46例.doc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背疽”医案46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背疽医案46例,以供大家参详。 1 周某某,背疽坚肿不透,脘中湿浊不运,大脓未见,胸痞哕恶,脉细数而软,拟开达上焦。 川朴郁金香附半夏陈皮枳壳茯苓杏仁 二诊:大脓虽透,瘀腐未脱,寒热未退,胸痞哕恶,湿浊不运故也。仍从苦泄宣通。 黄连温胆汤去甘草川厚朴苏梗瓜蒌仁香附 三诊:舌苔已化,症势已定,寒热未除,大便尚难,拟通腑泄热。 川连厚朴半夏广皮黑栀香附丹皮谷芽 另更衣丸 高锦庭 2 背疽经旬,尚未化腐成脓,不甚焮肿。虑传阴分,治宜,以冀肿高毒化为转机。 羌活 广皮 厚朴远志炭 防风 青皮藿香 扁豆叶接服方: 熟地 沉香 广皮白蔻壳 炮姜 艾绒红花 藿梗 余听鸿 3 余习业费泉师处,谈及孟河巨富巢姓,年近耳顺,素喜醇酒厚味,身胖肉厚,正值酷暑,而发背疽,长尺余,阔七八寸。 延费士源前辈,吾师之祖也,服药治内。 延沙达周先生治外,治之匝月,脓溃腐脱,疮沿渐平,新肌如莲子,色嫩红如珊瑚。 胃气甚强,惟疮口不能收束。 服士源前辈药数十剂,皆和胃利湿清暑,极平淡之方。沙曰,疮口不收,非用大补,难已生肌奏效。 费喏之,仍以苓、术、苡米、藿梗、荷梗、二陈等类。沙急曰: 若不用补,岂能速效。 费笑曰: 患者早食莲子红枣一碗,午饭海参煨肉一碗,正在湿盛之时,利湿清暑和胃尚且不及,倘服参芪温补碍气,气血壅塞,助火内燔,疮色泛紫,胃气一败,神识昏愦,变症眉睫,祸出不测矣。 况二人兼治一症,功过平分,幸勿忧也。先生治外虽精,内科未能讲究,沙乃佩服。共服药百余剂,未服一剂温补而痊。 孟河沙达周先生,疡科名重一时,尚未讲究内科。今时之疡科,未知考究内科何如耳。 所以人以胃气为本,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味调和,补益精气,不可不知。 余听鸿 4 背疽旬余,脓出而肿不消。 脉数而大,舌绛口干,苔黄便结。 日进参、芪、熟地、于术等品,助其火毒, 势将内攻。 病家医家,悉不研究脉理,但知托补,不辨疮之形势,与火毒之甚,良可慨夫。 后余不忍其为庸医所误,嘱其改服黄连、生地。俟其火毒退后,再进养阴清托: 石斛天 花粉麦冬白芍贝母丹皮连翘沙参玄参甘草银花当归 一月而瘥。 马培之 5 阳山之内,素善怒,胸膈不利,吐痰甚多,吞酸嗳腐,饮食少思,手足发热,十余年矣。 所服非芩、连、枳实,即槟、苏、厚朴。左关弦洪,右关弦数。 此属肝火血燥,木乘土位,朝用六味丸以滋养肝木,夕用六君加当归、芍药,以调补脾土,不月而愈。 癸卯夏,患背疽,症属虚寒,用大温补之药而愈。 乙巳夏,因大怒,吞酸嗳腐,胸腹胀满,或用二陈、石膏治之,吐涎如涌,肌热如灼。 旬日,将用滚痰丸下之,脉洪大,按之如无。(旧刻讹无力)薛曰:此脾胃(旧刻改中气)亏损而发热,脾弱而涎泛出也。用六君加姜、桂,一蛊即睡,觉而诸症如失。 又数剂而康。 薛己 6 曾治一男子患前症,余以前丸方治之。 彼则谓肉桂性热,乃私易以知、柏等药,遂口渴不止,发背疽而殁。彼盖不知肉桂为肾经药也。 前证乃肾经虚火炎上无治为患,故用肉桂导引诸药以补之,引虚火归元,故效也。 齐秉慧 7 一个年六旬,患背疽10日外,视其形坚色紫,头如螺子之多,坚大尺余,根横半背。 喜其弓肿,光亮热痛,脉洪。此得之于膏粱醇酒所致。 随用照法,其所舍螺子,尽欲吐出,用抿子刮去,流血水钟许,以葱汤洗净,涂玄珠膏,再以黑膏盖之,四围肿起,用敷药敷之。 次日如前,俟其腐尽,深入寸余,换搽绛珠膏,日渐日长。 但因其性嗜酒,两月后新肉虽平,娇嫩而不能结皮完口,将嫩肉尽行剪去,用膏贴数日,待肉老平,用珍珠散结皮而愈。 (《外科大成》) 祁坤 8 关帝庙后张姓妇,五十岁。患背疽二十余日,迎余往治。 但见疮口腐烂,其大如碗,臭气难近,脓水清稀,淋漓不止,日夜疼痛,饮食渐减,大便每日三、四次。 余告伊曰:“此疮本非败证,因某医不分虚实,妄为攻伐,损伤真元,气血两亏,不能化毒为脓,业已犯着七恶,华佗复生,决无生理”后闻说伊疮危时,大泻三天,周身尽肿而殁。 翟竹亭 9 耄年忽发背疽,但肿不红。 此血气衰弱之征,非速愈之症也。姑拟补托以进之,再察端倪。 党参 茯苓 当归 银花 青蒿梗 黄芪 玉竹 甘草 角针 六一散 余听鸿 10 内翰杨皋湖,孟夏患背疽,服克伐之剂,兼旬,漫肿坚硬,重如负石。隔蒜灸五十余壮,背遂轻快,(先服克代,又灸,则毒尽矣。 且无壮热,故温补而愈)乃以六君子加砂仁二剂,涎沫涌出,饮食愈少。此脾虚阳气脱陷。 又用温补,反啜呕不食。 仍用药作大剂,加附子、姜、桂,又不应。 遂以参、芪各一斤,归、术、陈皮各半斤,附子一两,煎膏服,三日而尽。流涎顿止,腐肉顿溃,饮食顿进。 再用姜桂等药托里健脾,腐脱而疮愈。(此等治法非明眼不能) 薛己 11 上舍蔡东之,年逾五旬,患背疽,用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