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痤疮”医案22例.doc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痤疮”医案22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痤疮医案22例,以供大家参详。 1 痤疮 李××,女,27岁,工人。 1985年7月10日初诊。 主诉面部生有粉刺4月余。 病史患者4个月前,鼻下唇色出现白色小点,四周发红,几天后小点逐渐增多,以两颧部多见,每食辛辣后病情加重,曾外涂肤轻松软膏等不见好转,后又服中药及针刺治疗,效果仍不佳,故来我处求治。 检查神清语明,面色潮红,手足发热,口唇干,两颧布满粟粒样突起的白点,触之碍手,根部颜色较深。 舌质红,苔微黄腻,脉数有力。 诊断痤疮。 治疗清热凉血。 取穴:心俞、肝俞、脾俞、肺俞、大椎、膈俞。 操作:采用刺血疗法,每次取3~4个穴位。 经过1周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18天后,粟粒样白点消失,除留有少量色素沉着外,其他症状消失,后无复发。 按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 足阳明胃经分布于面部,面部血脉较它处丰盛。 疮痤一病,虽然有肺经风热与脾胃蕴积湿热之分,然热乃为其共性,且脏腑之热必移于血脉,加之面部皮肤薄嫩,不耐邪侵,邪热上蒸,不得外泄,郁而发为该病。 因脏腑之经气皆上注于背俞,故取心俞、肝俞、脾俞、肺俞,以泻各脏腑中之邪热;大椎为诸阳之所聚会之处,取之以泻阳经气血之热,膈俞为泻气血中邪热之要穴。 诸穴合之,共奏宣泻脏腑气血之积热的功效。 纪青山 2 韩某,男,21岁,未婚。 初诊:2001年7月29日。 主诉:面部痤疮,痛痒化脓,口渴,便干。 诊查:舌有红点,苔黄腻,脉滑数。 辨证:阳明经血分郁热。 治法: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透邪外散。 处方:黄芩10g黄连10g生地黄18g酒军6g丹皮15g赤芍15g葛根6g白芷6g白鲜皮30g连翘10g赤小豆30g川牛膝15g水牛角粉6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生甘 草3g 7剂 二诊:2001年8月5日。 服药后左侧面部痤疮减轻,苔退,脉如前。 处方:生地黄30g赤芍15g丹皮15g水牛角粉6g升麻15g连翘10g银花15g生甘草3g酒军5g葛根6g白芷6g黄芩10g川牛膝12g茺蔚子18g大枣3枚7剂服后痤疮大部分减轻,又服用20余剂,面部痤疮几平,后改清凉调养善后。 按语:《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认为痤疮乃湿热毒邪郁于肤腠所致,而面部为阳明经所过之处,故以清阳明经湿热毒邪为本案的治疗大法。 方中以平胃散燥湿,泻心汤、水牛角粉泻火解毒,生地黄、丹皮、赤芍清热凉血,连翘清热透邪,赤小豆、白鲜皮清热解毒、除湿止痒,葛根、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载药上行面部,牛膝引随火热上升之气血下行,共奏清热燥湿,凉血解毒,透邪外散之功。 二诊时,湿邪已去,故减平胃散、白鲜皮,仍以泻心汤、水牛角粉清热,生地黄、赤芍、丹皮、茺蔚子凉血活血,银花、连翘透邪外散。 烟建华 3 邓某某 女,27岁。 1995年9月6日初诊。 面部发生痤疮一月有余,外涂药膏,内服维生素等药,痤疮有增无减。因在某大公司任“公关”之职,外观不雅甚为痛苦。 除小便色黄外,余无明显异常。 问其饮食,言素日喜食辛辣之鱼虾之品。视其舌红,苔则薄黄、脉弦细略数。 辨为肺胃蕴热,循经上蒸于面,伤及气血。故当清泄肺胃之热。 处方: 连翘10克 栀子10克 桑皮10克 枇杷叶16克 黄芩10克 玄参15克 丹皮10克 板蓝根15克 医嘱:禁食荤腥,清淡为宜。 二诊:连服上方七剂,一周内痤疮未见发出,但原有的痤疮无明显改变。诉其手足心经常灼热,上方再加紫花地丁10克,地骨皮10克,以增强清热解毒凉血之力。 共服三十余剂,面部逐渐光亮,结痂消除。 现症偶有睡眠多梦,左胁不舒,另以丹栀逍遥散清泄肝经郁热,巩固疗效。 按:《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寒薄为皶,郁乃痤”,说明皶(即粉刺)、痤之疾可由风寒郁而化热所发。 风热外薄,每易犯肺。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本案患者喜嗜辛辣鱼 虾食品,经云:“鱼者使人热中”,故日久则热毒内生,蕴积阳明,阳明经行于面部,若积热循经上攻,则发为痤疮。 总之,本证总为肺胃蕴热所致,治当清泄肺胃为法。 刘老所用方药系《医宗金鉴》“枇杷清肺饮”(主治肺风粉刺)加减而成。用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清泄肺胃之火;连翘、板蓝根散经络之火毒;栀子通泄三焦,引火屈曲下行。 因其舌红、脉细数,有热盛伤阴之象,故用丹皮、玄参以清热凉血,解毒养阴。 (《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刘渡舟 4 庄某,女,26岁,职员。2009年1月6日因“颜面发疹半年余”就诊。 患者近来因工作压力过大,脾气急躁,加之过食海味,而出现面部发疹,两颧尤甚,皮疹红肿伴疼痛,无脓包,皮肤油腻,夜寐欠安,二便调,经行正常。 体检:神清,血压100/70mmHg,两肺呼吸音清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