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产后发热”医案29例.doc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治疗“产后发热”医案29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产后发热医案29例,以供大家参详。 1 邓妇,产后发热盗汗,小腹块痛。 或以十全之类不应;以桂枝合生四物汤加木香、元胡一剂,热退,汗止,下紫血;又一剂,下瘀血,右小腹起块微痛;以四物汤加肉桂、木香,黄芪二剂燥热,间十日又视,小腹左块痛,便秘三日,口渴,溺痛;以当归润肠汤二剂,泻二次;以真人活命饮去芷,加川楝、酒一剂,块平痛减,便秘二日;以代抵挡汤去硝,用生军一剂不下,夜热;以前方加熟地、红花、油归、防风,去桂一剂,泻二次,夜热恶寒,块痛连腰,心 悸头昏,脉沉弦;以真人活命饮加赤芍、丹皮、生地、桃仁、童便、酒一剂,块痛肿起,此痈成欲外溃也。 以瓜蒌、丹皮、桃仁、薏仁,热退,左季胁空痛,腹块红肿痛,恶寒,脉沉弦;以生芪、防、芷、芎、归、芍、元胡、琥珀一剂,气胁季痛好;以人参养荣汤三剂,外以芙蓉叶敷之,溃脓,口渴,舌苔黄,脉数;次八珍汤用芪,加丹皮,五味五剂,小便溺痛,停药,外以鲫鱼胶敷之而愈。 抱灵居士 2 庞某,30岁。 初诊2008年8月18日。 主诉:产后低热起伏3周。 现症:平时月经规则,7月27日分娩。 现产后3周,恶露已净,身热起伏,少腹作痛,大便欠通,口泛甜味,渴喜热饮。 舌质红,舌苔黄糙边腻,脉细数。 妇科检查:阴道光,宫颈轻糜,宫体中位,略大,两侧(-)。实验室检查:B超示子宫卵巢无异常。 中医诊断:产后发热。 西医诊断:产后发热。 辨证:表里之热未清,胃热伤阴。 治法及方药:疏理渗湿,解肌表之热。 藿佩(各)6g 清豆卷12g 厚朴6g 炒黄芩6g 白蔻仁3g 薏苡仁12g 赤苓12g 瓜蒌仁12g 3剂 二诊(2008年8月21日)药后体温渐平,前方用化湿分利,清解之剂,表热已退,大便得通,但粪下不多,腹痛已缓,小便仍赤。 脉细濡,舌苔白腻。 伏湿尚未尽除,再予化湿分利。 藿佩(各)9g 生白术6g 川朴6g 豆蔻仁3g 薏苡仁12g 半夏6g 赤苓9g 泽泻6g车前子9g 瓜蒌仁12g 7剂 随访余症除,体温平稳。 【按语】患者产后感受暑湿之邪,三焦受困。 上焦肺气不宣,则表热起伏;中焦脾湿不化,则口泛甜味,渴喜热饮;下焦湿热蕴积,则大便欠通而少腹作痛。 恶露已净,其腹痛非瘀滞可知。 脉细数,舌苔黄糙边腻,更是湿郁热伏之征。 故用藿佩、豆卷,以宣泄上焦,疏解表邪;豆蔻仁、川朴、黄芩以清化中焦湿热,赤苓、薏苡仁、瓜蒌仁以分利通泄下焦湿浊;产后血虚不宜峻下,故用瓜蒌仁以缓通。 二诊湿热得以宣化通利,身热退而腹痛缓,但小便仍赤,大便欠畅,脉来细濡,苔转白腻,伏湿尚未尽除,故着重化湿分利,而以藿佩、白术、川朴、蔻仁、半夏等芳香辛苦之剂,化湿泄浊,薏苡仁、赤苓、泽泻、车前子、瓜蒌仁分利水湿,通畅腑气。 曹玲仙 3 卢某,女,27岁。 初诊:1964年8月11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6月26日在当地医院引产未经休息而离院,回家后即持续发热,体温在38℃以上,于7月2日又重新入院,曾用多种抗生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未见好转,乃于7月23日转入本院病房。 根据胸部×线检查,诊为肺囊肿继发感染、贫血。 曾用过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氯霉素、二甲氧苯青霉素钠、强的松、维生素及输液、输血等治疗17天,体温仍在39℃以上,精神疲软,除增加二甲氧苯青霉素剂量外,邀请魏老会诊。 诊查、辨证:小产后,血分不清,风寒下袭,由损成痨,发热持续不退,面色苍白,皮肤干燥,足膝无力,胃纳呆钝,泛泛欲吐,脉细,舌淡苔白。 治法:治以温经逐瘀。 处方:当归9g川芎3g桃仁3g炮姜3g炙甘草3g红花9g荆芥炭3g白薇9g3剂 二诊:服药有效,热减,面有神采,脉缓,舌淡红,苔微白。原法踵进,上方去桃仁、红花,加独活6g、竹茹9g。 3剂。 三诊:以初诊方去桃仁、红花,加丹参9g、红枣4只、桂枝1.2g。3剂。 四诊:咳止、纳增,胸腹宽畅,仍有微热,脉缓,舌红润。处方调内脏,退虚热。 处方:当归9g丹参15g胡黄连3g秦艽6g地骨皮9g银柴胡9g枳实3g白芍9g炙甘草 3g红枣4只4剂 五诊:病已好转,面有神采,脉缓,舌红,苔薄黄。以疏通气血善后。 处方:当归6g川芎1.5g炒白芍6g丹参12g生黄芪9g防风3g白术6g泽泻9g茯苓9g红枣4只5剂 按语:“审证求因”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本案病因引产后调摄失宜所致,故仿产后发热、恶露未净、瘀血内停、营卫不和之例,以温药调理内脏气血为法,用生化汤加红花逐瘀,荆芥炭驱风,白薇凉血退热。 四诊病减,但有微热,此为邪热稽留血分之象,改以调内脏、补血、凉血为法,以退虚热。 五诊再以调补气血善后。 本案治疗,魏老未用清热解毒之品,而以调理内脏、活血祛瘀为主,合用西药新青霉素即获显效,充分说明着眼整体、调动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