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调查危险因素辨识.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野外地质调查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人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设备因素。 一、人的不安全因素 (一)身体本身原因造成的危险因素: (1)自身患有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低血糖、呼吸系统疾病、严重贫血者等等进入高原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而导致疾病。 (2)外界环境造成的生理疾病 包括:在特别区域未注意防范而被有毒蚊虫叮咬;在传染病流行地区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工作未注射有关预防针剂未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二)、自身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危险因素: (1)未遵守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未对交通工具、通信工具、自带仪表、个人防护用品等方的检查。 (2)未接受必要的安全教育。 ①缺乏安全生产意识而导致误操作。 ②缺乏野外生存知识而导致在本可以逃生的情况下受伤或死亡。 ③缺乏对作业地区地理民俗等各方面的了解而导致与当地群众发生冲突。 ④技术不过关而导致误操作。 (3)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①未穿戴好劳动防护服装和用具。 ②野外作业途中单独外出作业。 ③在野外地质调查作业期间擅自外出打猎、捕鱼、游泳等。 ④每天天黑以前未按约定时间返回指定营地。 ⑤野外工作车辆驾驶员未遵守相关规程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或超速行驶等。⑥各种在专业区域及特殊自然环境下的不安全行为。 二、作业环境危险因素 1.山区谷 (1) 登山或下山过程中可能出现摔跤和坠崖事故。 (2) 在悬崖、碎石堆积地段及不稳定岩石分布的峡谷中可能发生塌方、滚石伤人事故。 (3) 可能出现走失事件以及迷路状况。或误碰不明带电体触电。 (4) 夏季光照强烈时易发生中暑、晕厥、日光性皮炎等症状。 (5) 在山区可能突遇大雾、大雨、雷电等突发性天气。汛期容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林区 (1) 可能出现树枝回弹伤及后面行人。 (2) 可能感染森林脑炎、接触性皮肤过敏症等病症。 (3) 可能受到当地群众狩猎用的弩箭、套索、夹具、陷阱、爆炸品等的伤害。 (4) 寒带森林中可能会被蛇咬伤潮湿密林中(多蚊虫)可能会被有害小动物叮咬。 3.岩溶发育区及旧矿、老空区 (1)调查旧坑(旧矿老井、老隆、竖井、探井、探槽等)可能会遇到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时未佩戴防毒面具;使用火把或露焰灯。 (2)探测洞穴未携带电筒、灯、绳索、指南针等; (3)进入洞穴未沿途沿壁、交叉口处画上明显记号、编号、箭头标明路径。 4.军事、边防、机场、铁路区。 (1)在边防线作业时未事先通知当地边防站。 (2)在火炮射击场、打靶场、飞机场进行作业时未取得有关部门的许可。 (3)在铁路两侧禁区作业时未与路段管理部门取得联系。 三、物的不安全因素 一、交通工具(车辆) (2)工作车辆未配备有效的通信、定位装备。 (3)未经技术服务专业部门进行检查、检测、保养。 (4)在外出过程中发生性能故障。 (5)在外出过程中缺少燃料等。 二、通信工具: 通信工具对讲机、手机 (卫星电话)。①电源断电。②没有信号。

文档评论(0)

159****8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