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说明 (2).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9 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第一章 概论 1.慈溪简介:慈溪市位于建设中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东南紧靠宁波,西南与余姚接邻,北与上海隔海相望,地处沪、杭、甬经济金三角的中心地带,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海经济开放区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之一。面积1154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0.6万人,辖17个镇、3个街道,市政府驻地浒山街道。????慈溪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在今之慈城。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传说而得名。1954年行政区域调整,现市境为原慈溪、余姚、镇海三县的北部组成(俗称“三北”),1988年10月撤县设市。慈溪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市境东南部为低山丘陵区,林木果品繁多;中西部为辽阔平原,土壤肥沃,特产丰富,盛产果蔬等农特产品;北部为杭州湾,拥有长达77公里的海岸线,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海涂资源,近期可围垦开发的海涂近10余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慈溪历史上名人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汉高士严光、唐书法家虞世南、南宋哲学家黄震、清代文人高士奇、近代革命家马宗汉、教育家杨贤江、画家陈之佛、爱国华侨吴锦堂等蜚声中外。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处——上林湖越窑遗址和虞洽卿故居,以及浙东名刹五磊讲寺、秦代徐福东渡启航地达蓬山遗址等,慈溪“围垦文化”、“青瓷文化”、“移民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勤劳智慧的慈溪人民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形成的“四千精神”更被广为传诵。 2.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已经给理想的居住环境下了定义:与生命的滋养之源——大地融为一体,与生生不息的自然相融相合。中国哲学要求人们移情于自然界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对世间万物的文化体验,是中国文化的根本。深受这种文化滋润的一代代中国人,在经历了商场宦海的奋争沉浮和尘世间喧哗躁动之后,无不向往陶渊明笔下那种恬静、自然、安适的山水田园生活。“久在樊笼中,复得返自然”,寻找一块自然澄明的土地,以风和日丽,山野绿化,清纯流水洗涤心情的烦燥,感悟生命的真谛,成了世世代代中国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居住境界 3.设计背景:依据慈溪市总体规划,杭州湾新区发展战略规划,马中村(Nature Home)概念规划,为安置该区300户被拆迁户而设计体现马中村新村形象和风貌特色的低层住宅群。 4.选址地块范围:马中村村域内东北地块。 第二章 规划设计 一、设计依据 1.《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2.《马中村概念规划》 3.《慈溪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宁波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其他现行相关建筑行业规定及规范 二、总体构思与设计理念 1.设计宗旨 环顾现代,钢筋水泥的丛林,隔断了我们与自然的联系,窒息着我们的心灵。耳边是汽车的轰鸣,呼吸的是充满废气和烟尘的空气,所谓的“自然”,也仅剩下路旁的行道树、人工铺设的草坪和阳台里的盆景。在感叹现代都市的壮观和雄伟时,我们更渴望享受天地山川的自然美,如同嗷嗷待哺的婴儿渴望母亲的乳汁。人与自然相依相存的欲望,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又重新渗入了我们血液,成为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贴近山水,回归自然”,呼唤“蓝天、碧水、绿色、清净”,成了时代的最强音! 从中国人古代的山水居、田园居到美国著名建筑师莱特设计的落水山庄(考夫曼宅邸),我们发现建筑作为人与自然的一座桥梁,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人、建筑和自然的充分融合,它平息现代人骚动和焦虑心灵,是空间的精化、生活的诗意化的最佳体现。由此得到我们的设计宗旨:创造一个既继承中国居住文明、又吻合当代人居住的理想的美好家园。 2.规划设计的原则 2.1 生态性原则:尊重自然环境、调整生态结构,建设性地维护自然生态状况。 2.2 合理性原则:合理利用土地,确定合理的开发规模和层次,完善交通、水电等配套公共设施,满足人们住、食、行、游等活动需求。 2.3 文化性原则:从“回归自然”的文化理念出发,突出居住园区的文化特色,营造古今中外多元文化共存的氛围。 2.4 整体性原则:强调规划的远近期结合,在结合远期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完善结构,同时对园区的经营管理、环境形象设计等有所考虑。 2.5 灵活性原则:市场的瞬息万变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开发过程中具有及时调整的应变策略。 3.因势造形 以往的多层或是低层住宅群设计,大多是住宅布局在先、环境(绿化、小品)营建在后,见缝插针,纵有机巧匠心,有时未免局促牵强。本案设计反其道而行之:先造园、后筑宅,环境第一,住宅是其中的点缀,达到“家在图画中”的效果。先造园,也就是“再造基地”。 中国园林,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成就极高。江南园林模范自然、意在笔先,讲究以小见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