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云南省玉溪市一中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美育,即审美教育,又被称为美感教育,也因为美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成为区别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美育范畴认识的科学性和定位的准确性,不仅是美育研究和美育工作开展的逻辑起点,更关涉到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美育目标、体系建设等美育实施环节的依据和宗旨。 蔡元培提出:“一个完整强健人格的养成,并不源于知识的灌输,而在于感情的陶养。这种陶养就在于美育。”美育是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生动形象陶冶人的性灵,怡情养性,使人具备把握客观世界的美的能力,进而形塑一个高尚纯洁的人格。审美是人类感性认识的丰富与升华,是一种脱离低级趣味的心理活动,当你感到“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的触动,或是生发出“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慨叹,它就已经悄无声息地进入你的心灵,浸润着你的人格。意境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艺术心物相通、情景交融创造出来的审美世界,更是人心灵活泼泼的一种状态,是从世俗杂务中超脱出来的“思与境偕”“神与境会”的精神境界。也就是说,审美能力其实是一种与情感密切相关的内在德性。 美育不同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就其本质而言,美育更加强调感通性与情感性。人处于世界之中,与他人、与万物交相往来,除了需要正确认识客观条件,理性把握对象的属性与特征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感通能力与同感情怀。它能超越和突破某些语言、文化和历史的隔阂,或者群体、种族、国别的差异,达到更为普遍的交流理解。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有一些东西并不是眼可见、耳可听,而是需要彼此的心意相通,有时人与物的相感亦如此,如“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说的就是这种美感状态。人们日常通过美育陶养心性,保持内心的活泼,避免麻木不仁,这是人与外界沟通达成理解的关键。 就其方式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具象性与实践性。具象性是美育的基本特征,美的教育通过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打动人、浸润人,所谓“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中国自古强调美育,也正因为此。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这些教化手段是中国古代美育的基本方式。《诗三百》中多虫鱼鸟兽草木之名,其意象与情趣对于人感受世界的生机、生意多有兴发之功;礼则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说法,人们依礼行事,通过仪式化的实践培育人内心的神圣性与敬畏感;乐则和顺人情,乐教足以调协情志,涵养人心。中国古代因此十分重视通过诗礼乐的感性陶育,培育出温柔敦厚的君子之风。而在新时代,我们具备更加多元化的美育形式和载体,这些也都是我们开展美育的重要手段。 就其目标而言,美育更加强调和谐性与整体性。在柏拉图看来,美本身需要有整体的协调性。朱光潜也认为中国古代礼乐教化中,乐的精神在和谐,礼的精神在秩序,内心和谐而生活有秩序,这才是应该追求的境界。美育具体实践中的艺术教育也同样如此,不论是绘画、舞蹈、音乐还是书法,任何一种形式都强调要素之间的整体和谐,这些形式的美育活动强化了人们的协调性和综合性素质的锻炼,有助于培养一个综合而整全的人。可见,美育不只是艺术教育,它的目的也远不只是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而是以美育人,陶养心性,健全人格。 (摘编自陶楚歌《美何以育人》) 材料二: 首先,我们应继续开展对“美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的追问。“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追问自柏拉图以来迄今已有2 000多年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美的本体的探索始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互联网技术虽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的冲击使受众获得感官审美享受,从而触发情感,达到美育效果。但由于技术或传播模式的限制,互联网技术尚且缺乏有血有肉的触感与全身心的浸润的真实之感,它所提供的,仍然是一种虚拟模式,而缺少心灵自由的愉悦,即深层审美经验。尽管这一浅层审美经验也可以使人的感官产生快感,但无益于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但这一技术形式的变化也实实在在带来了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这一新的生活样式与文化样式,将成为互联网美育的新内容。 其次,我们应建立对“美的标准”的重构探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亦杨认为从国际视野来看,我国目前的审美或美育至少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美本身不够简洁,太繁复,装饰性太强,有点儿土豪;二是太注重表象,而不注重骨子里的美感。从这两个现实问题来看,美育尤其是互联网美育最大的症结仍是要重构“美的标准”。李子柒的美仍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