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吉林松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原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元明之际,因政局混乱及思想控制松动,文人的思想活力获得极大释放,一个传统的诗学话语“穷而后工”被旧话重提。值得玩味的是,此际文人非但丧失仕进的机会,甚至穷困潦倒,避乱山林,却反对“穷而后工”,这来源于易代文人特有的儒者心态与生命意识。 哀世有变风变雅之音本属正常,却招致一些文人的反对,以“穷而后工”为非。刘永之、刘崧等人主张“诗非穷而后工”,其理论内涵有两点:一是超越个人穷达富贵,主张不为物累的超越性人格,如此为诗而易工巧;二是反对困厄无聊之辈的凄然愁苦之辞,倡导豪迈隽伟、怡然自得的审美趣味。 “诗非穷而后工”说虽受到元延祐以来雅正诗风的影响,但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文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的变化。由于元代汉人出仕艰难,南人尤甚,因此,江南文人普遍经历由积极仕进到甘守山林的心态历程,但其间亦有区别:有些文人仕进不能,加之遭遇元季战乱,便遵循儒家待时而动的处世哲学,蛰伏山林以待世运清平,宋濂、刘崧诸人可归于此类;有些文人则彻底断绝仕进的念头,怀道而隐,讲经论史以践行儒者之道,刘永之、梁寅诸人可归入此类。这两种心态,既是出于年齿不同之故,例如刘崧时值壮年,而梁寅则垂垂老矣,又在于他们对行道方式的态度差异。 两种士人心态与出处态度皆可导出“诗非穷而后工”说。待时而动的文人倾向于强调儒者在遭遇低谷时的生命力,刘崧“乱石满江滩路浅,唱歌踏水负薪来”之语正是此种生命力的展现。因此,刘崧诸人否定“穷而后工”,实际上隐含着对身居清要之职而行儒者之用的向往。怀道而隐的文人倾向于模糊穷、达二者的界限,具有超越个人际遇的儒者胸怀。刘永之对“穷而后工”说的反对,实际上是对儒者因志不获伸而哀叹穷苦之辞的人生模式的否定,进而反对此种诗风。 (摘编自陈光《论元明之际文坛的“诗非穷而后工”说》) 材料二: 穷而后工这一命题的复杂之处在于:“穷”存在着外部环境之穷、个人处境之穷和个人体验之穷的区别。在对穷而后工的讨论中,会出现个人处境和外部环境不一定完全相合,个人体验与个人处境也不一定穷达一致,更不用说个人体验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相逆的可能。那么,穷而后工这个命题本身便存有三个根本困境: 第一,穷而后工与时运、诗运关系评价体系的矛盾。穷而后工既然强调环境,那就不可避免地指向与时代的关联。乱世、亡国的大环境,诗人自然是处穷无疑。在传统诗学观念中,还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时运与诗运关系,乱世之音、亡国之音,自是变风。变风虽然不能说不工,但价值终究低于正风,作为对个体感受和创作的激励,肯定抵不过对群体政治理想的文学期待。所以,“工”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什么程度,难以定论。另外,盛世中处穷也是常见,这个处境中的诗人,其诗之工是否归功于处穷 那么个人处境之穷与盛世之矛盾,该如何解决 第二,穷而后工与“诗可以怨”复杂的离即关系。“诗可以怨”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诗歌对主体情绪的表达功能,但必须是“怨而不怒”。那么,无论是诗人的个人处境、个人体验还是外部环境,诗人对“穷”的表达,究竟需要限制在什么程度,才能被称为“工” 一旦诗歌变成了诗人境遇的写照,诗歌评价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就会有或内容上或风格上的误会,也容易被置换为“穷苦之言易好”。如侯方域为宋荦作序时提出:穷而后工的价值判断,使得很多人无病呻吟,特别是富贵者作穷愁语,这显然与温柔敦厚相悖。富贵者作穷愁语是错误理解了穷而后工,只不过是用诗歌表现“穷”状,发“穷苦之言”而已。穷而后工没有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自身的价值。 第三,“工”的价值难以定位。欧阳修提出穷而后工,实则是建立在“写人情之难言”基础上进行的判断,即处穷之诗人在对自身处境的感触和表达上,特别是涉及难言之情状,会更具观察力,也有发言权。当时,“工”是一个大家约定用来判断诗歌具备某种价值的词语,但绝对不是最高一级的,或唯一的对好诗的评价。而由于清人将好诗的具体标准,如 “高古者格,宛亮者调”之类一一摒弃,致使“工”的重要性逐渐上升。以不指向任何确定风格和表现方式的“工”,作为诗歌较高甚至最高一级的判语,似乎是整饬诗坛较有效的途径之一,所以,当清人在讨论穷而后工的时候,他们的言论也可能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