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创新机制研究.docxVIP

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创新机制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产学研技术联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创新机制研究 研究和科学研究协会作为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学研究结果转化为生产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学研联盟通过将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有效组合,加快技术创新及转化为产业创造能力的步伐,有助于推动一个地区相关产业的技术与资源的集成,及产品的更新换代。然而,我国产学研技术联盟发展过程中,存在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在实践中表现为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创新能力不够,大量产学研技术联盟立足于技术开发、合作研究,而没有在某一产业或主导产品方面形成自身的可持续创新能力。产业界和科研院所如何定位自身的创新优势,如何和国家产业创新体制相联系,是产学研技术联盟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对于产学研技术联盟的创新机理方面,我国学者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王福深、王伯良(2009)从价值链的角度考察了产学研联盟的创新能力,认为产学研联盟的重要作用是在提升价值链中的研发能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链条的竞争力;王艳,曾刚(2009)认为知识转移是产学研联盟的本质,根据知识的显性和隐性特点,应选择不同的产学研技术联盟模式;陈国华、江惠民(2009)认为应以产业集群为导向,组建产学研技术联盟,有助于提升联盟自身的创新能力。由上述学者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产学研联盟的竞争力在于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优势互补,但由于企业和科研院组织管理机构不同,行为导向目标不同及其分散化特点,使联盟形成可持续创新能力存在诸多困难。本文试图利用复杂群决策系统基本理论,在研究产学研联盟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基础上,构建产学研联盟的创新机制,以推进产学研联盟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 1 产学研联盟的构建有利于产 尽管产学研联盟是国家积极倡导,提升创新能力的科研和产业的合作模式,但由于产学研联盟是在不同个体成员之间,实现跨组织的知识分享和转移,涉及到资金、技术和人力投入,同时也面临复杂的决策过程,产学研联盟可以用复杂性科学的基本理论来进行描述,所谓复杂性科学是研究复杂系统行为与性质的科学,具有统一的方法论,研究重点是探索系统的复杂性及其演化问题。产学研联盟所表现的复杂性特征包括以下各个方面: 1.1 产业聚集效应 在复杂系统中,聚集含义表现为同类主体为实现共同功能,通过“黏着”(Adhesiion)形成较大的多主体的聚集体,也叫介主体;这些介主体可以像主体一样再聚集成更大的聚集体——介介主体,从而导致系统层次、结构的出现。在聚集效应下,个体以更高层次的形式出现,原来个体没有消失,而在新的更适宜生存的环境中得到发展。产学研联盟的最终导向是形成产业的聚集效应。但在产业链条的形成之前,产学研联盟要以先导性、前瞻性和战略价值的核心技术知识为“凝聚点”,将不同目标个体“黏着”在一起,这是实现产学研联盟成功的关键所在。 1.2 系统创新的潜力 复杂性科学认为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是简单的、被动的、单向的因果关系,而是主动的“适应”关系,个体之间属性的变化并不遵从简单的线性关系。非线性特征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过去的“经验”和“历史”会影响系统未来的行为和结果,但不必然产生某种结果。产学研联盟的非线性特征说明产学研具备一定的创新“潜力”,通过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构成的知识传导路径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商业价值,产学研联盟形成初期,人们往往很难预期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如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所形成的“硅谷”模式,推动了产学研联盟发展的飞跃,根据该模式而形成的高科技产业,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巨大作用。然而,该模式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复制”其成功结果。相反,寻求一条不同于“硅谷”模式的发展之道,倒可能获得巨大成功,如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揭示了在产学研联盟中,过于遵循规则和传统,只会“泯灭”创新和个性,无助于产学研联盟系统的成功发展。 1.3 流的演化方向 该特征说明系统内部个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主体之间或主体与环境之间的流会因为主体适应或不适应而加强或减弱。流反映了系统主体之间,主体与环境之间的信息、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交换,系统越复杂,信息、能量和物质交换越频繁,由此而形成的流更为复杂。流的演化路径、演化速度及是否通畅,都决定了系统演化是否成功。流具有方向性,沿着某一方向流的转化,会实现系统价值的增值,推进系统的成功演变。在产学研联盟的构造中,人们往往强调知识的转移和分享,忽略了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流的通畅流转,物质和能量的流转同样重要,其次,流变方向和路径也十分重要,决定了系统演变是增强式还是衰减式的。 1.4 产学研联盟构建模式的多样性 多样性反映了系统是由多个性质不同的要素构成,单个要素是不可能构成系统,多样性不仅存在系统内部,也存在系统外部。多样性是系统与环境不断适应的结果,每一次新的适应都为进一步相互作用和新的生态开辟可能性。产学研联盟的多样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