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跨文化互动与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pdf

(3.5.3)--跨文化互动与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跨文化互动与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 跨文化互动与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 , 内容提要 西方传教士的中国形象认知以基于宗教认同的异端模式为思维底色 在认 知方式上习惯于把自己与他者严格区分开来,通过对精神和文明的划界而将相斥性的 。 , 他者劣等化 以宗教认同为基础的异端思维模式极难改变 但传教士长期身处异质文 化之中, , 所积累的跨文化经验可以有效地丰富其思维内容 从而加强中国文化的可认 。 ; 知性 与不同阶层中国人接触的跨文化经验影响着传教士认知中国形象的知识偏向 , , 与持不同宗教态度的中国人接触 唤起了传教士不同的情感反应 并形成其中国形象 认知的情感偏向。 , 传教士对冲突性体验的心理反应 以及调适自身认知图式以应对跨 , 。 文化冲突的意愿 对于形成特定的传教士中国形象认知类型具有关键作用 西方人如 , , 果从传教士思维出发 以西方基督教文明为标准衡量中国 必然会激化跨文化接触中 , , ; 的矛盾冲突 带来对他者形象的偏见性认知 实际是看不见中国的 但对于中国人而 , , 。 言 通过西方文化的投射却可以看见自己 对自我文化进行反思 关键词 传教士 中国形象感知 跨文化交流 , “ ” 西方人的中国形象认知 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西方世界对于 文化他者 的 集体想象, , 它存在于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之中 是东方主义话语的重要组成部 分,其源头指向自罗明坚 (Michele Ruggleri)、利玛窦 (Matteo Ricci)以来的西方传 教士对中国形象的认知。 “ ” , 、 本文讨论的 西方传教士 指自欧美各国来华 受到包括拉丁礼天主教会 普 世圣公宗及新教各宗派在内的西方基督教 (Western Christianity)海外传教差会认命 , 。 , 委派的专职福音传教士 也包括脱离差会而自立的传教士 其中 部分传教士在华 [1] 期间曾出任世俗职务, , 但考虑到其来华初始动机在于传教 强烈的宗教情感也贯穿 , 。 其跨文化经验及中国形象认知始末 本文在分析时仍视其身份为传教士 这些传教士 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人发生跨文化

文档评论(0)

职教中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