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阅读的策略:逻辑思维培育维度与教师作为.docxVIP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阅读的策略:逻辑思维培育维度与教师作为.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阅读的策略:逻辑思维培育维度与教师作为 一、阅读教学当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结合 张志公先生提出:“语文教学中的逻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和这些内容的安排、组织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合乎逻辑,而不是随意的;一是力求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结合起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指出,“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学生要“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目前不少教师认为,培养逻辑思维是作文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的任务则是让学生获得人文主题的涵育与语文要素的训练。语文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其中语文能力就包含逻辑思维能力,但大多数老师对此未予以关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与提升,不仅难以实现深度学习,其语文核心素养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这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培育的三个维度 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而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形式和方法的程度,也就是逻辑思维的能力。概念是思考的起点与线索,推断是逻辑思考主要的隐性体现,表达则是逻辑思考的显性呈现,这三点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点。因此,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育可以基于这三个维度进行。 1. 概念维度:内涵一致性 逻辑思维,首先是思想连接的同一性、保持性,表现为概念的一致性。概念清晰是逻辑思维的首要品质。它要求同一概念在同一语境下保持一致。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要避免出现偷换概念的情况发生。比如,学习了《清贫》一课,教师要求学生交流对方志敏所说的“清贫”的理解。一个学生回答:我家就是清贫的,父亲工资不高,母亲没有工作,但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我们有改变生活的愿望,并为之努力。文章中的“清贫”是指“洁白朴素的生活”,是一种为了理想而甘受清贫、舍己为公的美德,是一种崇高的境界。而学生所说的“清贫”指的是“贫困的生活”,即偷换了概念,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矫正。 2. 推断维度:推理缜密性 推理、判断是基于前提与事实而提出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关注以下两点。 (1)前提的合理性 观点的推理,在假言、选言与直言判断中,应当具备一个合理、正确的大前提。在阅读教学中,很多学生对文本推理的大前提是错误的,导致推理无效甚至十分荒诞。例如,《两小儿辩日》中,一儿(称甲)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称乙)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理由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甲乙针对同一问题,得出了两个迥异的判断。矛盾律指出,二者必有一真的情况下,甲乙不可能同时为真。甲乙逻辑推理的路径是相同的,不妨选甲来进行分析。 大前提:如果一个事物离人近,相比于它离人远时,它看上去是较大的。 小前提:日出时,太阳看上去很大。 结论:太阳在日出时离人近。 这个前提是不符合天文科学知识的。“观测者与太阳的距离是在不断变化的,距离的变化确实可以导致太阳视大小和地面接收能量多少的变化,但距离变化相对于日地距离非常微小。”可见,甲乙作出推理和判断的大前提是错误的。他们只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推理,缺乏科学的认知。在当时,作者也不可能有正确认知,两小儿的话也就似乎各有道理。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可以结合相关的逻辑知识进行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利用逻辑知识来分析、评价的习惯。 (2)理据的支撑性 充足理由律的要求:第一,理由必须真实;第二,理由与推断之间要有逻辑联系。阅读中形成的观点,要有充足的理由,有证据的支撑,才是合乎逻辑的。基于此,学生要逐步形成以下三种意识。 一是有依据确证进行推理的意识。有力度的证据才能支撑观点,而有力度的证据源自证据的确证性与可信度。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时,教师提问:作者在叙述美国科学家利用探测器拍摄火星大量照片一事时,为什么要交代时间(1971年)和探测器名称(“水手9号”)?有学生这样回答:这样让人感觉具体而不空洞,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这种理解是存在问题的。加上具体的时间与探测器名称,会让读者感觉事例真实可查,这样增强了“科学家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之说的可信性。学生出现理解上的问题,当源于不能有依据地作出判断。教学时,教师可再提醒学生:这个例子如果能再交代出处,就更能体现确证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