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家世及著作考述.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张仲景家世及著作考述 张仲景是汉代著名的书法家。他一生中“勤劳,循规蹈矩”,创造性地提炼前人的学术精髓,结合自己的智慧和广泛的实践,最终将其写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此后,他建立了“仲景理论”的基础,开创了祖国医学理论和临床发展的新阶段。它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医学的历史进程,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影响。 由于历史的原因,历代研究中对张仲景生平、家世、著作传承、沿革等问题上也存在着一些有争议的看法,这些看法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对仲景学说的理解。为了使读者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必要对它们的脉络进行一下梳理,这就是本文要阐发的主题。 1 张机《仲景》曰:张机,即疫,死于麻,不在此死 张机,字仲景。“机”之名,始见梁·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昔南阳张机,依此诸方,撰《伤寒论》一部,疗治明悉,后学咸尊奉之”,“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清《南阳府志》改“机”作“玑”,误。 仲景,东汉南阳郡南阳人,较早见《何别传》、唐·甘伯宗《名医录》,后又见于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宋·张杲《医说·张仲景方叙伦》、元·马端麟《文献通考》、明·徐春圃《古今医统》等书。郡辖县,确切县份难详,盖有四说: 涅阳说。《邓州志》、《南阳府志》、清·孙鼎宜《仲景传略》、陆九芝《张仲景传》、《辞海》等皆持此说。 棘阳说。《襄阳府志》、《湖广通志·方技门》等皆持此说。 枣阳说。黄竹斋《医圣张仲景传》持此说。 南阳说。《何别传》、唐·甘伯宗《名医录》、陶宏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章太炎《张仲景事状考》、《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持此说。 今多从南阳说。南阳为南阳郡所辖,而非为南郡所辖。清·陆九芝《张仲景传》称“张机,字仲景,南郡涅阳人也”,大误。东汉南郡在南阳郡之南,涅阳为南阳郡所辖,非属于南郡。至今仍有袭用陆九芝误说者,当正。 今南阳市建有医圣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但仲景里籍古今有异议,就是张机之名———“机”亦有异议。清·孙鼎宜从训诂角度认为张机之“机”当作“羡”,此张羡即主掌长沙太守张羡,见孙氏《仲景传略》一文,章太炎先生亦有此说。考证此事较详者为20世纪郭象声《张仲景姓名事迹考》一文。今天我们不一定将张仲景称为张羡,但作为史料,当知此事。 仲景最为后人传诵者,为其预见王粲(字仲宣)20年后当眉落而死事,略考如次。 王粲(公元177~217),建安时期著名诗人,《三国志魏志》有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座。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貌短小,一座尽惊。邕曰:此王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当尽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亻兑,不甚重也。建安20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皇甫谧《甲乙经序》云:”仲景见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医经正本书》引《甲乙经序》无“余”字,尤多启悟。即使有“余”字,此“余”字亦非多余之“余”,乃语助词。古诗《日出东南隅》:“一环五百万,两环千万余”,是其证。仲景见仲宣是在仲宣20岁,后二十年果死,后世据仲宣眉落而死判定仲宣死于麻风,实不然也。据《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曹丕《与吴质书》、曹植《说疫气》、《魏书·司马朗传》等史料,王仲宣非死于麻风而死于当时的大疫。 曹植《说疫气》云:“建安二十二年,厉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户户有嚎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矣。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压之,亦可笑。” 《后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第五“疫”条云:“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大疫”注“魏文帝书与曹质曰: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考魏文帝《与曹质书》见《昭明文选》卷四十二:“二月三日,丕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往返,未足解其劳结。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也?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

文档评论(0)

uyyyeuury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文档制作

认证主体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