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演示文稿.ppt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电流诱导 当施加在皮肤上的电流很高时,从而引起皮肤组织结构的某种程度上的变化,形成新的孔道。 如角质层中的角蛋白肽链中的偶极基团相互排斥或类脂质疏松或新的取向等。 当前第30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药物的解离性质; 药物的浓度; 介质的pH值; 电流; 离子电极。 当前第3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二)超声波技术 超声波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的作用机制: 1、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空洞。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道。 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主要因素:超声波的波长 ;超声波的输出功率;药物的理化性质 当前第3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三)无针注射系统 当前第3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 当前第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 优选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 当前第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第一节 概述 一、透皮给药系统的概念 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治疗系统是指经皮给药的制剂,即透皮制剂。(TDDS: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TT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透皮给药制剂透皮肤贴敷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皮肤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转移至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作用。 当前第3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还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雾剂等。 当前第4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二、TDDS 的发展与特点 自1974年美国上市的第一个Transderm-Scop镇晕剂东莨菪碱和1981年硝酸甘油透皮制剂用于临床以来,相继有雌二醇、芬太尼、可乐定、睾酮、硝酸异山梨酯、左炔诺酮等透皮制剂。 2002年为30亿美元,2010年该剂型市场销售额将达到215亿美元,2015年达到315亿美元,最终形成口服、注射和“透皮给药”制剂(黏膜)三大给药剂型“三分天下”的市场态势。透皮释药系统药物市场增长前景非常乐观。 透皮释药系统新药品种日益增多,目前这类药物市场大多被心血管系统用药、止痛药、激素类药品等长效治疗药物所占领 。 当前第5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优点: 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当前第6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口服给药与透皮贴剂的作用比较 当前第7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缺点 皮肤是限制体外物质吸收进入体内的生理屏障,大多数药物透过该屏障的速度都很小,起效慢,多数药物不能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水溶性药物透过率非常低,虽可通过扩大给药面积或多次给药增加透过程度,但容易增加皮肤的刺激。 不是所有的药物都适于制备透皮传递系统,特别是对皮肤具有强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 当前第8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三、药物透皮吸收过程 皮肤结构和生理 当前第9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1.表皮:表皮由各种形态大小不同的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细胞从基底层发育而成,这层细胞不断分化,由基底层向外推移分化成棘层、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皮脂腺)存在于其中。真皮之中还存在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透皮贴剂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真皮。 3.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囊、汗腺、皮脂腺,为透皮吸收的重要途径。 4.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6种脂肪酸:肉豆蔻酸、油酸、硬脂酸、亚麻二烯酸和十六碳烯酸。皮下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当前第10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过程,有两条途径: 表皮途径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被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主要途径 皮肤附属器途径 毛囊、皮脂腺、汗腺——次要途径 一些离子型和水溶性大分子药因难于通过富含类脂的角质层,多通过第二条途径进入。 当前第11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四、透皮给药制剂的分类 (一)膜控释型 (二)粘胶分散型 (三)骨架扩散型 (四)微贮库型 当前第12页\共有44页\编于星期三\10点 (一)膜控释型 膜控释型TD

文档评论(0)

jess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