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识别.doc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识别.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的物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识别表 标识 中文名: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物 危险货物编号:21007 英文名:Carbon monoxide and bydrogen mixtures UN编号:? 分子式:? 分子量:? CAS号:?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无色无臭气体。 熔点(℃) -259.125 相对密度(水=1) 1.05 相对密度(空气=1) 0.8 沸点(℃) -252.882 饱和蒸气压(kPa) ? 溶解性 无资料 毒性及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 吸入。 毒性 ?大鼠吸入(ppm /4h)1807 健康危害 一氧化碳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但无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但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出现深度昏迷或去大脑强直状态、休克、脑水肿、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呼吸衰竭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无意义 眼睛接触:无意义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无意义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易燃 燃烧分解物 二氧化碳、氮气 闪点(℃) -218 爆炸上限(v%) 72 引燃温度(℃) 无资料 ? 爆炸下限(v%) 7 危险特性 极度易燃气体;内含高压气体,遇热可能爆炸;吸入会中毒;可能损害生育力或胎儿。 储运条件 与泄漏处理 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UN号):1953 联合国运输名称:压缩气体,毒性,易燃,未另作规定的。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主要危险2.3;次要危险2.1 包装标志:毒性气体、易燃气体 包装类别:Ⅱ 包装方法:钢制气瓶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1)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2)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高温季节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暴晒。(3)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禁止与强氧化剂一起运输和让无关人员搭车。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切断火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150米,严格限制出入。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如有可能将漏出气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