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31. 080. 99L 46SJ备案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标准SJ/T 10135-2010TEC1系列温差电致冷组件总规范General specification for TEC1 thermoelectric cooling module2010 -12- 29 发布2011-01-01实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SJ/T 10135-2010前言本规范代替SJ/T10135-1991《TEC1系列温差电致冷组件总规范》。本规范与SJ/T10135-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按工作温度范围将组件分为三类,最大工作温度范围由-70℃~70℃改为-55℃~200℃(SJ/T10135-1991的3.1.1a和本规范的3.1)组件的使用寿命由1000h延长为15000h(SJ/T10135-1991的3.6.2和本规范的3.6.1);增加了碰撞试验、交变湿热试验、耐压力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方法(本规范的3.5.6、3.5.7、3.5.8和本规范的*.5.1更改了组件最大致冷功率试验方法(SJ/T10135-1991的4.5.1和本规范的);-增加了采用温差电致冷组件测试仪检测组件热电池参数的试验方法(本规范的);一增加了组件储存寿命的要求和试验方法(本规范的3.6.2和),一增加了组件的环保性要求和试验方法(本规范的3.7和4.5.6);-提高了交收检验的接收质量限(AQL)水平(SJ/T10135-1991的5.4.3和本规范的5.3);一删除了温度不均匀性要求和电耐久试验(SJ/T10135-1991的3.3.6、3.5.4和4.7.4)。本规范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本规范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本规范起草单位:香河华北致冷设备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曹建一丁志海、王刚、朱亚明。本规范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SJ/T 10135-1991.1
SJ/T 10135—2010“TEC1系列温差电致冷组件总规范2范围本规范规定了TEC1系列温差电致冷组件的通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规范适用于TEC1系刻备型号的温差电致冷组件(以下简称组件。2规范性引用文件金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号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2423.4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学系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T2423.2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N: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0 2859-1:1999.IDT)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SJ/T2858温差电致冷组件性能的测试方法温差及最低冷面温度测试方法SI20139军用温差电致冷组件最大致冷功率的试验方法要求3环境要求根据组件最高工作温度的不同,组件分为低温组件,中温组件和高温组件。低温组件的工作环境温度为-55℃~80℃;中温组件的工作环境温度为=55℃~150℃;高温组件的工作环境温度为囍55℃~200℃.聚组件工作环境的相对湿度应小于80%,人气压应为86kPa~106kPa。组件工作时,必须使用纹波系数小于10%的直流电源。osdwet3.2外观要求3.2.1外形尺寸组件的外形尺寸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2.2外表面w :a aat0
SJ/T 10135—2010组件外表面应无锈蚀或其它机械损伤,内部不得有污物,元件排列应整齐。S3.2.3引出线引出线焊在组件的热面,当热面向下、引线朝向观察者时,组件的左边是负极,右边是正极。正极焊红色导线,负极焊黑色导线或按订购方要求。引出线绝缘外套及线径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或按订购方要求。3.2.4厚度偏差除双面金属化组件对厚度偏差不要求外,组件的厚度偏差应不大于士0.1mm。3.2.5平行度除双面金属化组件对平行度偏差不要求外,组件的平行度偏差应不大于土0.05mm。3.2.6平面度除双面金属化组件对平面度不要求外,组件的平面度应符合详细规范的规定。3.3热电参数3.3.1最大致冷功率(Qcme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B 1648-1992聚乙烯着色母料.pdf
- NY_T 2611-2014后悬挂农机具与农业轮式拖拉机配套要求.pdf
- SYT 6376-1998压裂液通用技术条件.pdf
- SN_T 1008-2010日用、运动皮手套检验规程.pdf
- SNT 2291-2009进出口化妆品中氢溴酸右美沙芬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pdf
- QCT 813-2009二甲醚汽车专用装置技术要求.pdf
- YDT 900-1997SDH设备技术要求-时钟.pdf
- NY_T 1955-2010口蹄疫接种技术规范.pdf
- SN_T 0801.24-2011出口动植物油脂 第24部分:水分的测定 卡尔·费休法.pdf
- SL 753-2017水利自控翻板闸门技术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