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团 体 标 准
T/CACM ****-20**
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
--急性应激障碍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of Mental Diseases for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 Acute Stress Disorders
T/CACM **** -20**
前 言
本指南根据GB/T 1.1—2020的相关规则起草。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提出。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
本指南起草单位:黑龙江神志医院。
本指南主要参与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精神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山西中医药大学、无锡市精神卫生中
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第九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深圳市中医医院、沈阳市精神卫生
中心、沈阳市安宁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山东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省平南市
人民医院。
本指南主要起草人:赵永厚、柴剑波、赵玉萍、赵思涵、王群松、于明、李卡、孙珊、杨炳友、吴
永刚、都弘、高德江、刘兰英、王健、刘华、时素华、李高飞、井霖源、叶瑞华。
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和立项流程。
本指南在20**年**月** 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审议通过。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版权归中华中医药学会所有。
I
T/CACM **** -20**
引 言
目前国内外缺乏急性应激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的标准和指南,中医药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研究在国
际上缺乏影响力,缺乏统一性和认可度。因此,本指南在急性应激障碍中医诊疗指南的基础上,整理国
内外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治疗方案及经验,借鉴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急性应激障碍
的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和古籍文献进行分级及意见推荐,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实践指
南,对于规范使用中医药方法、提高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急性应激障碍》以中医药临床诊疗的作用与优势发挥为基础,
以中西医在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中各自优势的最大化,以及中西医结合联合疗效的最优化为制定目标,在
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 年发布的《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标准号:ZYYXH/T 442-471-2015)基础
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讨论,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
急性应激障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本指南的制订采用了文献检索、Delphi 法问卷调查、专家访谈、会议讨论的方法。首先成立指南
编写组,产生初始问题清单,起草 PICO (人群、干预、对照、结局)格式的关键问题及结局,制订工
作计划。根据关键问题和结局制定检索策略,文献检索范围覆盖中、英文文献和现存相关国际指南。文
献分级方法按北京中医药大学刘建平教授团队2019 年更新提出的 “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临床证据分级
标准建议”来实施。采用Delphi 法获得临床专家对指南的共识意见,经专家论证形成最终指南。
本指南主要为急性应激障碍提供以中西医结合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意见,推荐有
循证医学证据的急性应激障碍现代医学和中医药诊断、治疗方法。本指南的使用者为中医、西医、中西
医结合临床医师、护理人员,急性应激障碍诊疗和管理相关专业人员。应用环境为具备开展中西医结合
治疗急性应激障碍的所有医疗机构。
II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