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 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 50 个学生,学生人数较多,大部分学生较为活跃,同学之间关系良好, 热爱运动,身体素质良好,
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但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略为薄弱,需要加强。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编排上注重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推动作用 。 在引导学生探讨笔算方法的同时,重视口算和估算。在教学中,要把估算贯穿于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中,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要先估算,这是培养估算意识和提高数感的一条重要途径。解决问题强调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和趣味性,通过解决问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及应用。重视原有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推动作用。
3、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三、教学重点: 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的方法及应用。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过程中需要连续进位的问题,中间有 0 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
一、单元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节课时对质量单位的初
步尝试,也是为后面的“吨”的数学奠定基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本科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达到能用数学语言描述身边的物体质量,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物体的质量,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能体验学习质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我预设的教学目标如下: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以上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形成了德育、智育、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三、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 1 克和 1 千克的观念;知道 1 千克=1000 克。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 1 千克、1 克的实际质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单元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这一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是:“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强调了达成目标的手段是观察与操作,换句话说,教学应当努力把对图形特征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可以操作的探索与体验的过程,以丰富学生的认知,并积累操作图形的经验。基于这样的理解,在设计“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一课时,我尽可能将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主探索、积极建构的活动过程, 在丰富的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把握图形之间内在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初步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测量、动手操作和小组学习合作探索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建立初步的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