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原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VIP

2021年高原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全文).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1年高原心脏病的研究进展(全文) 高原心脏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也称为慢性高原病或蒙赫病。它发生在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移居或世居人群中,由于高寒、低氧、低气压等因素引起。患者表现为红细胞异常增多、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等症状和体征,且这些症状在患者下到低海拔地区后逐渐减轻甚至消失,返回高海拔时又常常复发。其中,高原心脏病对高原居民健康所造成的危害较为突出,因此本文将简要叙述高原心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诊断、防治研究进展。 高原心脏病通常是指发生在海拔3000米以上由低氧低气压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肥厚和(或)右心功能不全,甚至累及左心室结构及功能的一种慢性高原病。在国内通常称为高原心脏病,国际上通常称为高原肺动脉高压。高原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表明,患病率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成人患病率低于儿童,而汉族和哈萨克族移民者患病率远高于当地藏族和蒙古族。 高海拔地区空气中含氧量较低,长期的缺氧环境导致肺动脉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导致肺动脉压增高。持续性的高肺动脉压增加了右心排血的阻力,右心室在高阻力下代偿性泵血,逐渐形成右心室壁肥厚,进而发展为右心衰。在晚期还常常出现左心室扩大,左室壁增厚,最终导致全心衰竭。因此,了解高原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高原心脏病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发生在生活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移居或世居人群中,由于高寒、低氧、低气压等因素引起。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长期缺氧环境导致肺动脉压增高,进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了解高原心脏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4,15] 心电图表现为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心电轴右移等;影像学检查可见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肺血管壁增厚等。 (四)其他辅助检查[10] 包括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 低氧引起的肺动脉高压是高原心脏病的主要环节。慢性缺氧引起肺血管重塑,而急性缺氧则主要引起肺血管收缩。长期缺氧会导致肺血管病变,肺动脉壁的细胞增加,管壁增厚并导致管腔狭窄。肺小血管构型重建是由于缺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代谢紊乱和血管平滑肌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所致。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长期缺氧会导致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从收缩型向合成型转化以及一系列调控因子的失衡,这些因素包括平滑肌细胞生长因子增加、细胞增生导致管腔狭窄、血管阻力增加等。此外,低氧条件下还会导致肺血管收缩增强,归因于钙通道的过度开放,抑制钾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以此降低K通道的活性,同时Ca通道开放。细胞发生缺氧时,还可分泌血管收缩物质,例如组胺、前列腺素等,也是引起肺血管收缩的机制之一。 高原心脏病的诱因、病因主要包括慢性低氧、感冒、疲劳、感染、抽烟和喝酒等。该病大多数是一个慢性进展过程,临床上大多为非特异性表现,例如呼吸困难、气短、心慌、干咳、头痛头晕、心悸失眠等症状。当发生右心衰竭时,可出现右心衰相关的浮肿、颈静脉充盈或怒张等症状。体格检查会有紫绀、心率和呼吸的频率增快、浮肿和肺部听诊啰音等。右心衰时心脏听诊可闻及肺动脉瓣的听诊区域第二心音亢进或分裂、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出现杂音等。 高原心脏病的诊断可根据患者的高原地区的生活史、临床表现、心电图、影像学检查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进行诊断。生活史包括从低海拔转移到高原(3000m以上)或在高原久居者。临床表现包括有高原缺氧的一般临床表现,如口唇发绀、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以及高原心脏病的表现,如胸闷、浮肿、头晕、呼吸困难、全身无力、心率增加等。心电图和影像学检查可见右心室肥厚、肺动脉高压、心电轴右移、右心室扩大、肺动脉扩张、肺血管壁增厚等。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心脏超声、肺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 高原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常常显示电轴右偏和(或)右心室肥厚。X线检查可以提示肺动脉扩张和(或)右肺下动脉干增宽。心导管检查表明,当平均肺动脉压>30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50mmHg时,可能存在肺动脉高压[1]。最近,超声心动图在高原心脏病的诊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研究表明,随着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肺动脉明显增宽,右心室和心房的内径增大,右室前壁及室间隔厚度(IVS)增厚,右室流出道(RVOT)增宽,三尖瓣、肺动脉瓣返流等[16,17]。一项海拔分层的研究发现,肺动脉收缩压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18]。 实验室检查表明,随着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升高,全血N端前脑钠肽(NT-proBNP)也随之升高[16]。血浆脑钠肽(BNP)也可用作诊断高原心脏病的发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指标之一。目前尚未建立适用于高原地区的参考值范围,仍沿用平原地区的参考值范围。 高原心脏病的预防和治疗需要加强。首先,要重视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

文档评论(0)

135****9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教师,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