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_T 715-2007毒麦及变种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

DB51_T 715-2007毒麦及变种检验鉴定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 020. 20B 16DB51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7152007毒麦及变种检验鉴定技术规程Rule of Detection Method for Lolium temulentum Linne and varietas2007-11-01发布2007-12-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51/T 715—2007目次前言11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原理.5仪器及用具6调查取样7田间识别,8实验室鉴定.9结果判定10样品保存与处理附录A(规范性附录)黑麦草属主要种的检索表附录B(资料性附录)毒麦及变种形态特征图 DB51/T 715—2007前 言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厅植物检疫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志平、宁红、潭家兴、赵兰鸽、李毫、张光清、张华彬、代可方。II DB51/T 715—2007毒麦及变种检验鉴定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毒麦及变种长芒毒麦和田毒麦检验取样、检验鉴定及样品保存与处理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毒麦及变种长芒毒麦和田毒麦的检验和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多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7412《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毒麦Annual raygrass及长芒毒麦Longiaristate Ryegrass和田毒麦Field Ryegrass毒麦(LoJiuteu/entuwLinne.)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莎草目(Cyperales)禾本科(Graminese)黑麦草属(Lolium),颖果含毒麦碱、黑麦草碱等毒素,可致人,雷、禽中毒。毒麦有两个变种:长芒毒麦(LolitemulentLinne.var.Iongiaristatum)和田毒麦 (Lolium temulentur Linne. var, arvense)3.2带荐颖果husked caryopsis颗果是禾本科植物的籽粒,自然状况下与内外分离。由于毒麦及变种内外荐与颖果紧贴,自然状况下不易落,通常将其称为带荐颖果,4原理毒麦及变种带荐颖果通过麦类插种或自生苗生长,在田间与麦类作物混生,由于穗部形态特征区分明显,将毒麦及变种的穗部特征作为田间植株取样和识别的依据:而毒麦及变种带荐颖果与麦类籽粒的明显区别,可作为毒麦及变种在麦类籽粒中取样的依据:毒麦及变种的小穗、小花、带荐颗果、颗果的形态特征即可作为变种间的鉴定依据。1 DB51/T 715—200755仪器及用具体视显微镜、手持放大镜、标本采集袋、样筛(孔径2.5m)、白磁盘、镊子、解剖针、解剖刀等.6调查取样6. 1植株取样毒麦及变种较麦类提前抽穗,且穗部特征明显,植株取样时间应在麦类作物抽穗初期,通过遂田造行踏查方式,选择具有毒麦及变种穗部特征的植株进行整株取样,取样方法参见GB7412《小麦种子产地检疫规程》5.1。6.2籽粒取样在存放麦类种子、籽粒的仓库、车站、码头、机场、市场等场地及运输工具中进行,取样方法和数量参见GB15569《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6.1,7田间识别7. 1株形识别田间取样的植株针对株形、叶形、穗形、小穗、小花、带颖果进行观察、计数和测量,进行初步识别。毒麦及变种幼苗期茎基部初紫红色,后变为绿色,须根较稀,成株期茎直立、丛生、光滑无毛,坚硬不易倒伏。株高50cm~110cm,叶片长10cm~15cm,宽0.4cm0.6cll,毒麦及变种形态比较参见附录B.7.2穗形识别穗形按附永A进行识别。8实验室鉴定8.1样品制备8.1.1籽粒样本制备将采集麦类籽粒样品倒入白色磁盘中,充分混勾后摊平,用四分法将样品分为4份,取其中的1份~2份作为检验样品,其余作为保存样品。将检验样品倒入筛内,并旋转筛体约20次,取筛表面带荐颗果备检。8.1.2穗部样本制备将取自田间的疑似样本用解剖刀取下一定数量的小穗、带荐额果和颖果备检,8.2鉴定将8.1制备的小穗、带荐额果和颖果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按附录A进行鉴定。2 DB51/T 715—20079结果判定凡符合本标准附录A中描述的形态特征鉴定为相应的种及变种。10样品保存与处理供检验鉴定的毒麦及变种样本需保存的,制作成标本妥善保存,其余样本进行灭活处理。 DB51/T 715—2007附录A(规范性附录)黑麦草属主要种的检索表1.外荐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