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60.80LYB 96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T 1166—2015/IS0 6534:2007代替LY/T 1166-—2011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护手器机械强度Forestry machinery-Portable chain-saw hand-guards--Mechanical strength(ISO 6534:2007,IDT)2015-10-19 发布2016-01-01实施国家林业局发布
LY/T 1166—2015/IS0 6534:200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LY/T1166—2011《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护手器机械强度》,与LY/T1166-2011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引言的内容;修改了后护手器冲击试验的原理图[见图2a),2011年版图3a)]。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6534:2007《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护手器机械强度》,同时纳人了ISO 6534:2007/Amd.1:2012。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GB/T18960—2012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词汇(ISO6531:2008,IDT)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按照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调整了图的前后顺序,将原国际标准的图 1调整为图 3,原图2调整为图1,原图3调整为图2;修改了图1、图2和图3,使其符合我国的制图原则。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全国林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1)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中马园林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赖佑政、杨海岳、唐恩常、杨锋、黄新跃、李应珍。本标准于1995年6月首次发布,2011年6月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1
LY/T 1166--2015/ISO 6534:2007引言一些油锯设计时,使后手把远(偏)离导板中心线,摆锤只能撞击到后护手器的局部,因此补充给出了撞击点距护手器边缘的最小距离。本标准也阐明了耐久性试验的撞击点。为了实现对带有减振系统油锯的后护手器的正确冲击,本标准中改变了摆锤的方向使其朝向锯体而非远离锯体。
LY/T 1166--2015/ISO 6534:2007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护手器机械强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主要用在林业上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便携式油锯前、后护手器的机械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1167-2014林业机械便携式油锯前护手器尺寸和空隙(ISO6533:2012,IDT)ISO 6531 林业机械 便携式油锯词汇(Machinery for forestry—Portable chain-saws—Vocab-ulary)3术语和定义ISO6531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4要求试验前后,前护手器的尺寸应符合LY/T1167--2014的规定。5试验程序5.1总则当进行前护手器试验时,油锯应按图1所示牢固地固定。当进行后护手器试验时,应将油锯倒置并且通过导板牢固地固定(见图2)。若前护手器兼作链制动器,应使其处于制动状态。用一端带有钢制摆锤(见图3)的单摆对护手器进行冲击试验,从悬挂转动点至锤头中心的距离为700mm士5mm,摆臂应尽可能轻。从高度a为400mm处落下时,该单摆系统应能产生10J士0.3J的冲击能量;从高度α为200 mm处落下时,该单摆系统应能产生5J士0.2J的冲击能量。5.2冲击试验5.2.1试验条件护手器及其安装部位。1
LY/T 1166--2015/ISO 6534 :20075.2.2前护手器冲击试验提起摆锤并释放,使其产生10J士0.3J的冲击能量。摆锤应沿与导板中心线成45°土5°的方向撞击护手器有效长度中心点的上部(即LY/T1167---2014的7.1中规定的前护手器宽度W,的中心)(如图1所示)。5.2.3后护手器冲击试验提起摆锤并释放,使其产生10J士0.3J的冲击能量。摆锤应沿与导板中心线成45°士5°的方向撞击护手器[如图2a)所示]。撞击点应选在下述两个平面与后护手器朝上的表面的交汇处,其中一个平面为导板垂直方向的中心对称面,另一个平面为垂直于导板中心线,且距油门扳机末端和后手把末端的内侧距离相等的平面[见图2b中A点]。如果相交点距护手器边缘的距离小于10mm,那么撞击点应移动到距护手器边缘10 mm±2.5 mm 处。5.3前、后护手器耐久性试验5.3.1试验条件试验应在20℃士5℃的温度下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AQ_T 3056-2019陆上油气管道建设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导则.pdf
- MT 905-2002煤矿锚杆钻机用回转钻杆.pdf
- JBT 9548.7-1999铁铬铝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镍量.pdf
- JB_T 4278.12-2011橡皮塑料电线电缆试验仪器设备检定方法 第12部分:高温压力试验装置.pdf
- LY_T 2182-2013荒漠化信息分类与代码.pdf
- JBT 8353.1-2006全立式电机转子压铸机 第1部分:参数.pdf
- DB37_T 3083-2017军用饮食供应站建设与运行规范.pdf
- LYT 1800-2008木工数控加工中心.pdf
- EJ_T 1212.4-2008烧结氧化钆-二氧化铀芯块分析方法 第4部分:微量杂质元素的测定—ICP-AES多元图谱拟合法.pdf
- JBT 6958-2007精密冲裁件通用技术条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