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三种模式及其整合中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五种实践逻辑基于对浙江省的政策与实践观察.docxVIP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三种模式及其整合中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五种实践逻辑基于对浙江省的政策与实践观察.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国农村社区建设的三种模式及其整合中国农村社区建设中的五种实践逻辑基于对浙江省的政策与实践观察 与行政村一样,农村社区主要是一个管理单位。 一、 “悬法”政权时期 与城市社区建设类似,我国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展也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是一场典型的规划性变迁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原因有两点: 一是2003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从制度上扼制了基层政府从农村农民汲取资源的合法路径,基层政府财源基本转向土地财政、工商业税收或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为此,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优先为城镇化、工商业发展而不是农村农民发展创造条件就成为基层政府的“合理选择”。这进而造成基层政府出现“悬浮型政权” 在这种背景下,农村社区建设被逐渐推上历史舞台。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明确了城乡社区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同年,民政部确定全国首批农村社区建设试验区,开始力推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2009年,民政部开展了“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创建活动,提出了五个方面全覆盖的创建标准 不难看出,在这场规划性变迁中,虽然国家对农村社区建设总目标和方向是明确的,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但是,国家对于构建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具体途径和方式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允许各个地方积极探索和创新。这种“半开放式”建设理念的一个积极后果,就是导致我国农村社区建设涌现出以浙江、江苏、山东等为代表的几种各具特色的实践模式。 二、 浙江农村社区主要建设模式 浙江农村社区在启动时间、推进规模、建设水平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舟山市早在2004年就自行开展了试点工作,两年后,浙江省在11个县( 市、区) 的46个村统一部署了试点工作; 2008年即全省全面推进。截至2014年,浙江在农村新建社区服务站( 中心) 18564个,覆盖24592个行政村; 新建乡镇综合社区服务中心940个,实现全覆盖。除了硬件设施投入外,浙江也注重农村社区的日常运转和制度建设,通过立法手段对农村社区的设施建设、服务标准、人员队伍、运转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浙江的农村社区建设,在模式上以“一村一社区”为主,“几村一社区”为辅; 在治理机制上,大体上遵循了“社区是服务单位,村庄是实质治理单元”的理念。在近10年的探索中,浙江先后涌现出很多不同的建设模式。从典型性来看,浙江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做法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从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入手,以社区管委会为主导的“舟山做法”; 二是从公共服务下沉入手,以农村社区公共服务站为平台的“杭州做法”; 三是从农村社会经济制度改革入手,以“三分三改”为后盾的“温州做法” (一) 以社区为宜的新社区建设 舟山市的农村社区建设工作启动较早。早在2004年7月,舟山市就在四个县区启动了新型渔农村社区建设的试点工作 2005年,舟山市全面启动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按照舟山市委《关于建立渔农村新型社区的若干意见》( 舟委 [2005]1号) 文件要求,新型渔农村社区“一般以3—5个行政村的规模联村建立新型社区为宜”。截至2005年底,舟山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新社区的规模调整。在原有574个行政村的基础上,新建农村社区182个,其中联村建社区89个,撤并村建社区59个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以后“舟山模式”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与社区管理服务体制的衔接; 该市2010年1号文件明确提出: “把‘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作为社区开展服务的主要形式和固化程序,实行社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有机整合和双向互动”。二是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微调,开始倡导在联村社区实行社区、村( 行政村) 的并轨运行。上述1号文件同时也要求,“完善渔农村社区体制机制……加大整合力度,实行村、社区合一体制”。这个文件精神在实践中很快得到了贯彻,2010年以后,舟山市开始推动联村社区内行政村的合并工作。截至2014年,全市行政村数量减少为344个,在192个渔农村社区中,单村和并村建社区的增加到130个,联村建社区的减少为62个 (二) 杭州农村社区建设的固定做法 杭州农村社区前期建设基本参照城市社区进行,重点是依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把城市社区享有的公共服务逐步下沉到农村。 2008年以后,杭州市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市委[2008]20号) 、《关于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建设的若干意见》( 市委办发[2008]169号) 、《关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 市委[2009]3号) 三个重要文件,在这三个文件的指导下,杭州的农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