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 课件PPT.pptVIP

《流行病学——药物不良反应》 课件PPT.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我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情况 1984年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及临床药理研究所进行试点,先后在上海9所医院的选择性病房对1 200名住院病人进行3个月~1年的ADR监测。 1985年5月,由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中华护理学会等3个上海分会联合召开了“上海市医院ADR监测专题讨论会”。以后几年中,上海华东、华山、儿科医院分别召开了分科学术会,逐渐扩大、逐步网络化。 1987年12月,卫生部颁布“卫生部ADR监察试点工作方案”,指定上海、北京等10所医院于1988年开展ADR监察试点工作,1989年召开ADR监察试点工作总结会。 1989年11月成立卫生部ADR监测中心,首批参加监测单位有北京、上海、广东、哈尔滨、湖北、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等14个单位,1994年10月已发展为26个省、市、自治区共66个医疗单位,并举行多次会议。(5.1%) * * 我国卫生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24条、25条规定: 为保证人民用药安全制定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监测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上市后药物未预料到的严重不良反应,确立已知或新发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对ADR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及研究其机制和后果等。 *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方法 (一)以医院为中心的监测系统 可以按照划区或医疗分工,与卫生院、诊所、保健站等形成监测网,省、地(市)医院内专设临床流行病学科承担药物监测 ADR登记 分析和专题研究 为国家药政部门提供信息和药物生产使用的依据。 * 监测范围: 1.上市5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2.上市5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 监测惩处: 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单位,予以警告。情节严重造成不良后果的,撤消该药品生产批准文号或相应证号,并处1 000元以上30 000元以下罚款。对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的违规行为,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提请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1.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应报告而未报告的。 2.药品使用说明书上应补充注明的不良反应而未补充的。 3.未按规定报送或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 * (二)义务报告系统 (三)生命统计 (四)医学记录链制度 (五)加强药政管理 * * (三)药物生物利用度发生改变 药物生物利用度直接关系到药物的体内血药浓度和药效,药物生物利用度发生改变往往导致体内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使得临床出现中毒症状或治疗失败。 如某药因生产厂家不同,其生物利用度各不相同,高低之间可差几倍。 不同厂家生产的氯丙嗪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明显的差异。 * (四)其他原因 由于运输、贮存、保管条件不当,或由于受到污染造成药物质量发生变化也会导致不良反应。 * 二、机体因素 (一)种族 (二)性别 (三)年龄 儿童期一般对药物排泄较快,但肝和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及某些酶系统尚未成熟,用药不当常可致不良反应,如“灰婴综合征”、“先天性聋哑”等,对影响水盐代谢或硫酸代谢的药物特别敏感,较成人易于中毒; 中年期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相对较小,但由于中年期年龄跨度大,因此发生不良反应的总体人数也最多; 老年期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年轻人多见,且随着年龄增加不良反应的比例增大。 北京1993~1999年ADR报表分析显示,51~60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4%;61~70岁为15.7%;71—80岁为18.3%;81岁以上为24%(见图14-2)。 * * (四)病理状况 一般来说,患有多脏器、多系统或严重疾病的患者用药,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简单疾病患者,就其发生的严重程度而言也是前者重于后者。 (五)遗传因素 ①药物代谢动力学缺陷,系指遗传因素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并反映为药效学上的差异; ②影响药物代谢的遗传缺陷,乙酰化多态性、乙醇和乙醛脱氢酶多态性等; ③药物动力学缺陷,系指因效应器官、组织细胞或受体的遗传性缺陷,使机体对药物的反应产生量或质的变异。影响药效动力学的遗传缺陷有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缺陷等。 * 三、给药方法 给药方法不正确所造成的不良反应 给药途径 给药间隔、时辰 给药剂量 连续用药时间 体外配伍 给药速度等 1999年北京ADR监察中心报告119家医院ADR情况,表明给药途径及服用剂量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见表14-5、14-6。 * * * 四、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在吸收、代谢及排泄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药物的相互作用。 一种是同时并用一种以上药物 一种是相隔一段时间用药 任何两种药物都有机会并用,都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导致药物原有的理化性质、体内过程以及组织对药物的敏

文档评论(0)

ning2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医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0日上传了中医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