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炉煤气中硫化氢和氰化氢的脱除.docx

焦炉煤气中硫化氢和氰化氢的脱除.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HCN的脱除方法 1吸收法 吸收法是工业中应用最广泛,工艺最成熟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先将含有HCN的废气通过碱 液进行吸收生成CN -,然后对其中的CN -进行处理,转化为无毒无害的物质,再进行排放。根 据对吸收后溶液处理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解吸法、碱性氯化法、酸化曝气法、电解氧化法、 加压水解法等等。各种处理含CN -废液方法的反应原理如下: ⑴解吸法:用Na2CO3溶液吸收HCN,再加入 铁与CN -反应生成Na4 Fe (CN) 6,故又称为黄血盐法,这是处理含氰废液最早采用的方法。 但由于该方法处理不彻底,出水水质不稳定,处理后水容易带色,因此现在已很少使用。其反应 方程式如下: 4HCN + 2Na2CO3 —4NaCN + 2CO2 + 2H2O 2HCN + Fe —Fe (CN) 2 + H2 4NaCN + Fe (CN) 2 —Na4 Fe (CN) 6 碱性氯化法:该方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分 别进行调整:第一阶段加碱,在pH 10的条件下加氯氧化;第二阶段加酸,在pH = 7. 5?8. 0 时,继续加氯氧化。也可一次调整至pH = 8. 5?9. 0,并增加质量分数为10 %?30 %的投氯量。 但处理效果稍差。碱性氯化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方法,适于处理含氰量较低的废水,反应方 程式如下所示: NaCN + 2NaOH + Cl2 —NaCNO + 2NaCl + H2O 2NaCNO + 4NaOH + 3C12 —2CO2 + N2 + 6NaCl + 2H2O 电解氧化法:在以石墨为阳极,铁板为阴极的含有氰离子废液的电解槽内,通入直流电,将 废水中的简单氰化物和络合物氧化为氰酸盐、氮与二氧化碳。当含氰量小时([CN - ] 500 mgPL ),可加入食盐以增大电解质浓度。当[CN - ] 500 mgPL时,可直接进行电解,但一次处 理后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进一步进行处理。电解氧化法的问题在于电解效率不稳定,易产生有 害气体,处理费用较高。当废水中含硫酸盐时,处理效果不好。其反应方程可列为: 2CN - - 2e —(CN) 2 (CN) 2 + 4H2O —(COO) 22 - + 2NH4+ 加压水解法:将含氰废水置于密闭容器中,加碱加温加压,使氰化物水解,生成无毒的有机 酸盐 和氨,即: NaCN + 2H2O —HCOONa + NH3 水解时,可通入空气,进行氧化水解: 4NaCN + 5O2 + 2H2O —2N2 + 4CO2 + 4NaOH 水解法不仅可处理游离氰化物,还可处理氰的络合物,对废水含氰浓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操作 简 单,运行稳定,但其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酸化曝气法:将含氰废水储存于废水池中,借助于自然曝气的作用,可除去中性溶液的氰化 物。 当污水酸化至pH = 3以下时,可提高除氰效果。此法可与机械通风曝气、废气由排气筒排入 大气等措施配合使用。 其他方法:含氰废水的处理方法还有臭氧化法、高锰酸盐氧化法、离子交换法、亚硝酸盐 或硝酸盐处理法、Y射线处理法和生物化学法等。也有采用焚烧炉,将含氰污水经高温燃烧使 氰离子分解的方法。或将混合气通过(NH4 ) 2S溶液吸收脱除HCN。 2吸附法 吸附法是采用吸附剂吸附HCN气体,以减少HCN排放浓度,防治其污染的方法。活性炭、 硅胶 和金属等对HCN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其中,活性炭对HCN的吸附效应最显著,研究得最 深入,应用也最广。 活性炭对HCN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也存在化学反应,特别是当毡状活性炭(ACC)中填充 有某些过渡金属离子如Cu( II)、Cr (VI)、Zn ( II)时,化学反应表现得尤为明显[14216 ]。 P. N.Brown等人的研究表明:同时填充有Cu ( II)与Cr (VI)的ACC在吸附HCN时,首先 在Cu ( II )上生成(CN) 2,然后(CN) 2在Cr (VI)催化下生成(NH2CO) 2,形成HCN2(CN) 22Cu (II) O2Cr (VI)系统,即: 2CuO (s) + 4HCN (g) —2CuCN (s) + (CN) 2 (g) + 2H2O (l) (CN) 2 (g) + 2H2O (l)Cr (VI) (NH2CO) 2 这不仅使活性炭具有更大的吸附能力,而且大大提高了其吸附速度。虽然活性炭具有很高的 吸附能力,但其吸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其吸附饱和之后必须对其再生或更换活性炭 之后,才能继续使用。为了避免频繁的更换活性炭,提高活性炭的使用寿命,Venkat采用BPL Carbon,设计了一个循环吸收系统。其设计思路为:在由两块活性炭组成的一个系统中,其中的 一块在5 °C进行吸附,同时另一块在150。。进行再生,交替使用,从而使吸附剂具有较长的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