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反思我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改反省之我见 日期:2009年07月10日 泽头中学曲航英 新课改走进校园已有三年有余,但新课改远远没有结束,我们认为,新课改是在反省中前行。回顾新课改的实行,我发现它绚烂的光芒已照亮了教育的每个角落,新课改给了广大教师最初进的教课理念和最初进的教课手段,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倡议了研究性的教与学的方法。它重申教育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全体,面向将来,面向现代化。它如一颗种子在每一位教师心中生根、抽芽,它相同在我的心中萌生着,太多的感触汇成一句话,新课改让我在反省与思虑取提高。先人云:“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知困而后能知自强也.”正由于这样,新课改才把反省提到了重要地点.事实也是这样,在实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只有不停反省,不停思虑,才能达到超越的最后目的. 在新课改中教师们都认为新课程的教课目的更完美了,从重视知识、能力发展到兼备过程和方法,兼备感情、态度、价值观。但这也是老师们感觉困难的地 方。“认识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行动,行动不等于到位”,广大老师很希望有确实的、详细的指导。 教师培育确实是课程改革实行的一个重点环节。这么多实验教师怎样培训?他们每日都有问题,怎样指导?我想,集中培训仍旧重要,但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才是解决问题的重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影响课程改革成败的要素有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每一次的课改都是成立在对前一阶段基础教育反省的基础上。当前正在全国推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过去历次课程改革对比,有着质的差别,其对过去基础教育的反省更为深刻,对将来社会人才素质要求的研究更为前瞻、透辟。本次课改除了在课程系统作了创立性调整外,更突出反应在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经过课程改革试图促进教育工作者的导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育工作真切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推 动教育产品更有力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本次课改的特色主要表现 在: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新的课程标 准力争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行建议等方面全面表现“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以及感情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进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打破学科中心,增强学科整归并设置综合课程。优选学生终生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亲密学本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重申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学师在课程履行中的自主权。新课程标准重视对不一样阶段目标的刻划以及对实行过程的建议,对达到目标的内容与方法,特别是知识的前后次序,不做硬性规定。这是《标准》和《纲领》的一个重要差别,为学本的多样化和学师导学的创立性供给了较大的发挥空间。 (4)重视学习方式的改良,着眼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各学科课程标准经过增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学本、导学、评论等方面的指导,指引学生主动参加、亲自实践、独立思虑、合作研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办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剖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固的基础。 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刻反省过去基础教育的实践、联合将来社会发展需乞降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向,设计了新一轮的课改宏图,而这一宏图的真切实行者是基础教育的教育者工作者和学生。就教育工作者而言,要适应和推动新课程的教育改革,第一要深刻领悟和理解新课标设计者的理念和思想,全面认识新课标的框架和系统,逐渐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同时对过去的教育观点和教课行为进行批评性的深刻反省,让内化的意识和观点贯串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才能促进和推动新课改向纵深发展。 一、反省教育观点,指导新课改 参加新课改的集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在传统教育模式熏陶下成长且经历相当长时间的教育实践,固然在他们的教育实践中累积了必定的指导学生学习的经验,其实不停地进行着改革和创新,力争使自己的教育行为适应时代改革的步伐,但在他们的潜意识和过去的教育实践中,都保存着一些“师道尊严”、“传 道、授业、解惑”等传统观点的印迹,教师的天职是“教书”等一些与新课改理念相抵促的思想和行为根深蒂固,在参加新课改以前,有必需进行一些深层次的反省。 意识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意识就会指导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学校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健全人品人品、锻炼意志质量的一个主要场所,学校中所发生的全部行为和过程,都应以“学”为中心,古代把学校称为“学堂”,即是这一思想 的极好表现。但不知从何时起,学校成了教育工作者“教”的主要场所,全部环绕着“教”而进行——教师、教室、教科书等,这些词的使用其实是人们意识的一个反应,这些意识指导着学校的各方面工作环绕“教”来进行,学生环绕教师的“教”而学,教师在学生眼前是学科知识、人生体验、人品表现的威

文档评论(0)

150****56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