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延安》.doc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回延安》.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延安》 教课目的: 1.认识民歌信天游特点。 2.认识作者及有关文学知识。 3.理解诗歌内容。领会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4.领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 感情。 教课要点: 理解诗歌内容。领会拟人、夸张、比兴等手法的运用 教课难点: 领会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 情。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星光大道中有一位唱陕北民歌的歌手——阿宝。他的歌大多是采 用信天游形式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信天游。 二、作者及有关知识介绍 贺敬之: 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 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习。 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在延安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 了富裕我公民族特点的新歌剧《白毛女》,荣获1951年斯大林文艺金 奖二等奖。解放后,被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和戏剧家协会理事,他的诗歌 创作在此时期也获得了很大成就。《回延安》《雷锋之歌》《西去列车 的窗口》等都是很有影响的作品。“文化大革命”以后,曾先后担当过 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及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等 职务。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从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 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走开延安11年了,回去此后感觉很不 同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导,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 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 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 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延安简介: 因为公民党的疯狂围歼,中国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 中央红军万里长征的最后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向来是 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 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 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度的重要事件。在革命的年月里,延安为我们留下 了可贵的精神财产,那就是向来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 是,独自自主,奋发图强。 “革命中的延安”,从抗日战争起,延安就向来处于战争的最前 沿。全国各地的爱国青年纷繁奔赴延安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 荼的大生产运动”,因为公民党的封闭,在毛主席的呼吁下,延安展开 了大张旗鼓的大生产运动。毛主席亲身题辞:“自己着手,饱食暖衣。” 三、文体介绍 这首诗是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的。“信天游”:两行一 节,一般是一节一韵,也能够几节押同一个韵;多用比兴方法。比,即 比喻;兴,先写其余事物惹起要写的事物。许多时候,兴中兼比,比和 兴融为一体。比兴,一般用在诗节的首句。是一种为所欲为随意发挥的 民歌形式,又叫“顺天游”,是生活在陕北的人们都熟习的一种旋律, 它豪放热情,感情浓烈,充满了高原的凄凉朴素。 四、朗诵课文 1.听范读。仿读。 2.学生自由读。 3.分组朗诵,小组间竞读。 要求:注意掌握朗诵时的节奏、韵律、腔调解重音。在读时专心揣 摩诗的内容和感情。 五、整体感知 1.全诗分红五节,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全诗共五节: 第一部分:抒写久别重逢延安的感想。 第二部分:追想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第三部分:描述会见亲人的热情场景。 第四部分:描绘延安城的崭新相貌。 第五部分:颂扬延安的光芒历史,展现持续革命的征程。 2.表达了诗人如何的感情? 明确:激动,愉悦,赞叹。 3.这首诗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全诗以诗人分别10年后重返延安的激动心情为线索。 4.延安是以如何的形象出此刻贺敬之的诗歌中的? 明确:以一位“母亲”的形象出此刻诗歌中的。 六、作业 1.熟读诗歌。 2.选择自己喜爱的诗句,抄录并背诵。 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回到延安 延安生活 亲人聚会 延安新貌 延安历史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组内沟通喜爱的诗句,并论述原由。 二、研读诗歌 (一)第一部分 1.这一部分描绘回到延安,可分几层,各写出了什么? 明确:四层: 第1节为第一层,写行近延安。 第2节为第二层,写踏上延安土地。 第3、4节为第三层,抒写抵达延安的感情。 第5至7节为第四层,写亲人相见。 2.抒发了诗人行近延安时什么样的感情?经过哪些词语表现再来 的? 明确: 抒发了急欲回到延安、行近延安万分激动的感情。 一“抓”一“贴”传神的动作,表现了诗人见到延安时的激动情 景。而“双手搂定宝塔山”中的一个“搂”字,则写尽了作者对延安 的之情。“唱”“笑”“招”更有拟人的色彩,衬着了欢欣的氛围。 最后一个“扑”字,则更为洗炼,表情达意更为激烈、正确。 3.第三层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楼定宝塔山”,写往日:“几回回 梦里”、“双手搂定”,抒发了往日深切想念延安的感

文档评论(0)

150****090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