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文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代文学 绪 论 一、明代文学的界定: 明代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开国,到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1644)自缢,前共计277年。历经16帝。发生在这一时期的文学现象的总和就是明代文学。 绪 论 二、 明代文学的分期: (一)上古时期:先秦两汉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两汉 绪论 (二)中古期:魏晋至明代中叶 第三段:魏晋——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明中叶(正德末)明前期小说发展最为突出,出现了《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 明后期出现繁荣的局面。戏曲、小说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明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小说和戏剧。 绪论 (三)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时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鸦片战争 第七段: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显然,明初至中叶属于中古第五段;中叶至鸦片战争是近古第一段。之后则进入了近代文学。 第一节 商品经济与城市文化形态 一、明初重农抑商,但并未彻底扼杀工商业。 二、明代中叶,商品经济重新活跃。 三、手工业和商业繁荣,使市民阶层壮大。 四、文人和商人关系接近。文人服务于富商,商人附庸风雅。 五、文人为谋生而写作,书肆为牟利而刊行,一些文艺作品难免沦为金钱的附庸。文学商品化,使得晚明文坛艺术品位低俗化。 第二节 王学左派对文学的影响 一、明初,朱元璋进行文化围剿。倡导程朱理学,八股取士,思想文化界,一片肃杀。 二、明代中叶后,心学兴起。 1、代表人物,王守仁,进一步发张了陆九渊的“心学”理论,主张“心外无物,无事,无理,无义,无善”,主张“知行合一”,提出“良知”说。 第二节 王学 2、关于良知: 是一种道德意识,王认为,良知是上天赋予的一种意识,百姓可以凭借与天俱来的良知,明辨是非,扬善惩恶。显然,这是将“天理”拉倒人的内心,是对程朱理学,圣贤学说的一种颠覆。虽属主观唯心主义,但对冲击封建伪道学,意义重大。 第二节 王学左派 3、泰州学派: 代表人物是王艮。明确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4、狂禅派: 明代狂禅盛行,与“心学”意念相通,强调本心就是道,就是佛,其他都是虚妄,彻底否定佛祖、经义。离经叛道,张扬个性。对晚明个性解放思潮影响甚剧。李贽、公安三袁、汤显祖。以情反理。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及其认识深化 一、明代开国之初,朱元璋制定了压抑通俗文学的政策。但最高统治者出于自己享乐的需要,也往往自己破坏了某些禁令。 二、肯定通俗文学阵营的出现:从李梦阳、何景明比较明确地肯定俗文学的价值,“真诗在民间” 李贽称《西厢》《水浒》:“古今之至文”(《童心说》)。袁宏道将词、曲、小说与庄、骚、史、汉并提,称《水浒》《金瓶梅》是“逸典”(《觞政》)。 冯梦龙认为小说比《论语》《孝经》的感染力“捷且深”。 俗文学勃兴 三、从文学现象上来看,其发展脉络变现为: (一)首先是小说勃兴:长篇章回体小说以《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这“四大奇书”为标志。短篇则以“三言”、“二拍”为代表。 (二)其次是戏曲兴盛:嘉靖后,“三大传奇”:李开先《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王世贞《鸣凤记》问世;“四大声腔”的昆山、弋阳腔尤为突出。汤显祖、沈璟等剧作家和曲论家,汤显祖《牡丹亭》、徐渭《四声猿》标志了明代戏剧的最高水平。 第三节 俗文学及对文学特征的认识 四、对于文学特性认识的深化。 (一)重视文学的情感特征。俗文学一般都“绝假纯真”,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所以往往成为主情论者的“样板”,于此加深了他们对于文学情感特征的思考和认识,并以此来作为批判“假文学”的武器。 汤显祖、冯梦龙等,都注重对“情”的蹈扬。 第三节 俗文学的发展 (二)认识文学的“虚”“实”关系。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中说“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作“幻设语”;谢肇滞在《五杂俎》中说:“凡为小说及杂剧戏文,须是虚实相半,方为游戏三昧之笔。亦要情景造极而止,不必问其有无也。”李日华在《广谱史序》中说:“虚者实之,实者虚之,实者虚之故不系,虚者实之故不脱;不脱不系,生机灵趣泼泼然。”叶昼在评《水浒传》说:“《水浒传》事节都是假的,说来却似逼真,所以为妙。” 第三节 (三)开始关注人物的性格刻画 王世贞评《琵琶记》云:“各色的人,各色的话头,拳脚眉眼,各肖其人,好丑浓淡,毫不出入。” 徐渭评《西厢记》云:“作《西厢》者,妙在竭力描写莺之娇痴,张之笨趣,方为传神。” 叶昼在评《水浒传》:“描画鲁智深,千古若活,真是传神写照妙手。且《水浒传》文字妙绝千古,全在同而不同处有辨,……。” 他提出了“同而不同”的命题,这和黑格尔的“这一个”不约而同,但是比黑格尔却早了200多年。 第三节 (四)更加注重文学语言的通俗易懂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书名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