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集安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模考提分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朱光潜诗境论引起较大争议和批评的是他对王国维的“隔”与“不隔”和“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辩驳,因为它们涉及诗的品评标准,是诗学中的重要问题,所以下面略加评介。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四十则)里提出“隔”与“不隔”,朱光潜赞赏王氏的首创之功,但遗憾的是,王国维只是示以诗例,“没有详细说明理由”,于是,朱光潜从意象与情趣的契合程度及其在读者心中引发的心理效果之角度加以阐发:“情趣与意象恰相熨贴,使人见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乱或空洞,情趣浅薄或粗疏,不能在读者心中显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朱光潜接着认为王氏说隔如“雾里看花”,不隔为“语语都在目前”,似可商榷。他的理由是,诗原有偏重“显”与偏重“隐”的分别,王氏的标准似乎太偏重“显”。朱光潜认为,不能要求一切诗都隐或都显,他的结论是“显则轮廓分明,隐则含蓄深永,功用原来不同。说概括一点,写景诗宜于显,言情诗所托之景虽仍宜于显,而所寓之情则宜于隐。” 朱光潜从隐与显的表现方式对王氏的评论确实与王氏的原意相去较远,因此受到研究者的质疑,其中以吴文棋和张世禄为代表。他们的反驳集中在两点:第一,“王氏所谓‘隔’是指以艰深文其浅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朱君所说的那种隐的表情法”,第二,言情诗不一定非要隐,因为“诗人如李白、岑参,词人如苏东坡、辛弃疾,他们的表情如飘风疾雨之骤至,如长江黄河之奔流,后来的批评家并不以其显而薄之”。 后来的研究者如叶嘉莹、叶朗都赞成吴、张的意见,认为朱光潜用隐与显来批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有许多不妥之处。这些对朱氏的批评是中肯的。叶朗还进一步指出,王氏的隔与不隔的区别,“不是从意象与情趣的关系上见出,而是从语言和意象的关系上见出”。语言能充分、完美地传达作家头脑中的意象,并在读者头脑中直接引出鲜明生动的意象便是不隔。叶氏也看到“如果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达,使读者亦可获致同样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反之便是隔。他们的辨析抓住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解读隔与不隔,应该承认更接近王国维没有说出的意思。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三则)里又提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分别:“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朱光潜认为,王氏所说的“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实际就是由物我两忘而至物我同一的“移情作用”,这种境界应该叫做“同物之境”;王氏所说的“无我之境”是“诗人在冷静中所回味出来的妙境,没有经过移情作用”,应该叫做“超物之境”。朱光潜对王国维“有我”“无我”之境的重新界定,着意强调审美观照活动中主体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他说的“诗在任何境界中都必须有我,都必须为自我性格、情趣、经验的返照”,这是他从诗境论出发的必然结果,朱氏对具体诗例的解说也是言之成理的,所以叶嘉莹称赞朱氏所提出的“实在也是一个很精微的分别”。 但是,他的“同物”“超物”之境与王国维的“有我”“无我”之境也确有较大的差异,这一点以前的学者已经指出。抓住问题关键的是叶嘉莹和叶朗。叶嘉莹认为,王国维“有我”“无我”的来源是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是就物、我关系所形成的美感之根本性质而作的区别,与朱光潜的就欣赏时的知觉情感的外射作用的移情论立足点根本不同。所谓“有我”是指“当吾人存有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有某种相对立之利害关系时的境界”,“无我”是指“当吾人已泯灭了自我之意志,因而与外物并无利害关系相对立时之境界”,在前者,有物我利害之冲突,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橙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习资料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