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关测试题 (含答案析).docx

6.2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关测试题 (含答案析).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六课 实现人生价值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过关检测题 一、选择题 1.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如案上鱼肉,任人宰割。彼时,一些人闻风丧胆,奴颜毕现,“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但更多的中国人威武不屈,贫贱不移,“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解放。这说明(  ) ①正确的价值判断以价值选择为基础 ②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④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在对待西方入侵时,不同的人展现不同的心态和选择,说明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符合题意;更多的中国人“与其忍辱生,毋宁报国死”,赢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自由解放,这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③符合题意;价值选择以价值判断为基础,①不选;材料反映的是同一时代不同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问题,不涉及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④不选。 2.“既然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人而异,那么,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无所谓对错。”此观点(  ) A.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属于主观范畴 B.错误,因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有客观标准 C.正确,因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D.错误,因为人们的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不同 解析:选B。认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无所谓对错,否定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因而是错误的,B符合题意。 3.舒婷在《人心的法则》中写道:“为一个诺言而信守终生?为一次奉献而忍耐寂寞?是的,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这段文字所包含的哲理是(  ) A.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B.人的价值是永恒的 C.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D.价值选择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解析:选C。“生命不应当随意挥霍,但人心,有各自的法则”,说明人们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价值选择,C符合题意。 4.随着环保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市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但是也有市民对垃圾分类不理解,认为小题大做,意义不大,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的推进任重道远。这体现了(  ) ①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基础 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体现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而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理念,自觉进行垃圾分类,逐步形成绿色生活方式,②④符合题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理性分析对实践有指导作用,但不是实践走向成功的基础,①错误;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③错误。 5.建设生态中国与幸福中国,需要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让中华大地天长蓝、水长清、人民生活更美好。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能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 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决定于”,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腐朽的、落后的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错误反映,①错误;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②④正确;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才能对经济基础起到巩固和促进作用,③错误。 6.唐代贺知章的《咏柳》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北宋曾巩对柳树却是贬抑与嘲讽:“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同是咏柳描写却不同,这说明(  ) ①诗歌创作是诗人意志的表达而不受客观事物制约 ②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时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③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④对柳树的真理性认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人们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同是咏柳描写却不同,说明人们在对客观世界进行反映时会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认识事物的角度和看问题的立场不同而不同,②③正确;意识是对客观内容的反映,诗歌创作是诗人意志的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89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提供各种优质的资料

认证主体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