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方案设计研究.docx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方案设计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滨水区域景观方案设计研究 滨河空间是城市建筑的软硬形状和水体的过渡空间,也是城市的重要开放空间,通常起着城市的窗户和边界作用。同时,城市滨水区的连续开放不仅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区域感觉,还可以创造出美丽的城市化。 1 城市生态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近20年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迅猛导致城市中滨水区域环境的急剧恶化。与此同时城市中的滨水地带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逐渐被填埋或包围, 由此带来的部分显性的和潜在的危机反作用于城市, 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步恶化, 城市生态的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要改变城市这种被动恶化的状况, 就要充分利用城市滨水区域, 使之成为多功能平衡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保护的、可以不断延伸的绿色空间场所。 2 景观门户的作用 滨水地区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 一般具有城市门户的作用, 可以通过改善沿岸景观及生态环境达到重塑城市优美景观、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的良好效果, 间接地改善社会形象进而带动城市其它地区的发展。 2.1 生物自然空间 (1) 水域空间:包括水体及水体上方空间; (2) 自然空间:水体周围的绿化空间及生物自然生长栖息地; (3) 交通空间:通往并联接各滨水区域必要的交通空间; (4) 亲水空间:滨水界面空间, 主要为滨水步行、休憩空间。 2.2 城市沿海地区的设计原则 2.2.1 结合景观特色原则,增加景观活力 在城市滨水区域的大规模更新改造和改造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区域的地理历史环境, 尊重地域特点, 与人文特点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 挖掘历史人文景观。让居民共享滨水地区的魅力。同时自然景观整治与人文景观保护应相互结合, 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 提高景观的活力, 塑造城市滨水区域的新形象。例如京城御河水系, 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了历史建筑的特色, 与现代化高楼形成对比性的统一。 2.2.2 生态优先,轻景观、突出景观多样性 滨水区域设计应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 运用天然的乡土的材料, 创造自然生趣, 保护生物多样性, 强调景观的个性, 构架城市生态走廊, 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性。水的质量是滨水区域开发的关键。许多城市的滨水区开发是从河道治污、净化水质开始的。如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北区以自然生态绿色景观为主, 面积约300hm 2.2.3 滨水绿带的景观性 滨水区域的驳岸设计应强调场所的公共性、功能的多样性、水体的可接近性以及滨水景观的生态性, 创造居民及游客渴望停留的休憩场所, 使滨水绿带真正成为市民喜欢的公共场所。成为全体市民的公共财富, 使市民能够自由进入的场所。 3 建筑群体布局 滨水区域的驳岸与建筑群体的关系,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滨水地区的实体景观, 不同城市的滨水区域, 可以通过规划建筑群体布局与驳岸的一致性来展示滨水岸线, 建筑群的适当后退, 可以使岸线形成开阔、舒缓的空间形态。如北京菖蒲河公园绿化项目以菖蒲河为基线, 再现菖蒲河周边古老建筑, 采用精致的砖制墙身, 特有的建筑符号和建筑空间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 满足了游客的视觉需要。 3.1 线型布局的运用 滨水区域建筑布局应充分结合水体本身、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域地形地貌而取得丰富的有层次的城市滨水景观。建筑群体布局主要包括3种类型:在大范围内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城市水环境, 建筑宜作分散型布局;由于水与地面的边界本身具有“线”的形态, 因此, 滨水建筑群体沿岸线展开的布局形式为线型布局;在重要滨水节点处, 滨水建筑组群常围绕中心开放空间布置, 形成集聚型布局。 3.2 景观绿化的景观功能 滨水区域的天际轮廓线由多组建筑群体与自然山体景观绿化高低错落的顶部轮廓叠合而成, 其形成的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景观, 是城市生命的体现。滨水区域天际轮廓线的组织应注意以下2方面问题: 3.2.1 注意要从观景区的注意高度作为山体生长的标志 滨水区域天际轮廓线组织必须尊重山体轮廓的形状:建筑应与山体形成对比、呼应或相互烘托的关系。山峰处建筑往往不宜过高, 以此衬托山峰的高耸。低凹处若能使建筑的透视高度突破山脊则会更为生动。一般从观景点看建筑的透视高度不宜超过山脊线高度的1/3, 使山体的自然景色给人以完美的感受, 同时应留出标志性的山体视线走廊, 防止遮挡这些山体。例如, 中国古典园林典范颐和园中的苏州街。建筑轮廓与山体轮廓此起彼伏, 互相映衬, 相映成趣。 3.2.2 构成滨水天际线组织的视线 景观视点的设置通常为市民、游客经常停留、集聚和来往的地点、如滨水广场、水边观景平台或滨水区域的至高点作为滨水天际轮廓线组织的主要视点, 如北京颐和园长廊、北海白塔、以及五龙亭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视点为依据, 分析视高、视角、视线以及视觉效果, 来控制滨水天际轮廓线的组织。如从颐和园内十七孔桥北望昆明湖北岸风光, 建筑、小品、林冠线、山脊线轮廓清晰,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