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1]_原创精品文档.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献综述 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获得世人很高评价。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认为《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充分肯定了《金锁记》,并且对《金锁记》评价极高,他指出:“《金锁记》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颇有《猎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范,应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张爱玲迁居美国后,将《金锁记》改写为《怨女》,关于两部作品的研究,众多出版社争相推出,研究文章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都基于原著《金锁记》进行研究。通过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文学评论、张爱玲研究书籍、大学学报等,旨在对张爱玲《金锁记》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悲剧命运 张爱玲是一个专门对女性命运进行深刻思考与冷静剖析的作家,讲述了曹七巧不幸的婚姻遭遇以及被金钱毁灭,到头来毁灭他人的悲剧故事。《金锁记》从人性的角度阐述张爱玲苍凉的创作底蕴。 傅雷的《论张爱玲的小说》(《万象》1944年第3卷第11期)是张爱玲研究的“奠基石”。他秉承了古典悲剧的观念,重点分析了《金锁记》的悲剧。这对后来其他学者从悲剧性角度研究《金锁记》具有深远的启示作用。 吴琼慧的《试论曹七巧与而姑姑悲剧的典型性——金锁记与菉竹山房中主人公比较研究》(《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1994年Z1期),对悲剧的必然性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与总结,尽管各自的悲剧有其来龙去脉,但悲哀和怨愤都是一样的,而悲剧又是延续不止的。吕晓春、付满,谢琳琳等人还将七巧悲剧的必然性同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吕晓春《曹七巧与王琦瑶之比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更加简洁而明了地揭示了曹七巧与王琦瑶类似的生存状态和悲剧的必然性;付满,谢琳琳《曹七巧与查泰来夫人形象比较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际传播与交流教研室,《新余高专学报》2009年02期)比较了这两个人在婚姻悲剧中国人物形象的同中之异;黄莹,曹盛的《女性悲剧成因探析——金锁记与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之比较》(《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第20卷第3期)分章节叙述了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成因,为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主人公,了解悲剧作了铺垫。 二、人性主题 张爱玲善于写常态与非常态的人性。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充分挖掘了现代都市中的人性扭曲和心理变态给人造成的悲剧,她的笔触不只停留在意象的表层,而是深入到人性中最隐秘的部分,揭示人在欲望中最真实的常态。以下学者多从人性角度对比分析人物形象:赵亭亭《人性苍凉的哀歌——从金锁记到怨女》(《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26期 ),作者从两位主人公相同和相异方面以及内在原因进行探讨,分章节品味这曲人性苍凉的哀歌。连剑锋《人性迷失后的“反抗”——金锁记曹七巧形象解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2卷第3期)通过比较分析,揭示了在充斥着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的社会环境中,一步步扭曲的人格和泯灭的人性。李亮《追逐与迷失——曹七巧与斯嘉丽的形象比较》,(《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1卷第1期),剖析了作者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考虑。指出两位女性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是她们的生命中对物欲、情爱欲与生存欲的追逐早已经迷失,并且她们的追逐与迷失在形成原因、生活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她们不同的结局。袁益梅《曹七巧与潘金莲比较研究》,(《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通过塑造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人欲的放纵和人性的禁锢;蒋燕《金锁记寒夜女性人物复杂性格比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和孙萍《悲喜皆苍凉——张爱玲小说中“曹七巧”与“白流苏”形象比较》,(《语文学刊》,2006年第12期)深刻揭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 三、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为张爱玲的研究注入了新质。“女性”的符号深深印刻在她和她的作品上。有关《金锁记》的研究,很多论述都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这可以说是一个“大类”, 研究者从女性意识的立场和方法,从各个方面来研究《金锁记》,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 陶明东《曹七巧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她的颠覆性行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就是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的。它认为曹七巧在自己悲剧的一生中,有着对自己命运的思索和认识,显示出女性意识的觉醒。曹七巧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她的颠覆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周红兵和王兰燕《张爱玲金锁记女性形象分析》(《名作欣赏》2007年第4期)从小说中长安这个女性形象角度切入,探讨并分析其受封建家长制度的制约以及变化的原因。 还有作家将《金锁记》与其他作品比较,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意识:曾青梅以《闺阁记》和《金锁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为例,分析比较赛珍珠和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指出《闺阁

文档评论(0)

137****77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