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亮意象兼其他.doc

浅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亮意象兼其他.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春江花月夜》中的月亮意象兼其他 翻开古典诗词,几乎处处都闪烁着月亮的清辉。月亮,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的上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月出》)自《诗经》始,历代诗人便有着解不开的月亮情结。 《春江花月夜》一诗围绕月亮创造了内涵丰富的审美意象,构成了月亮不尽的审美世界。明月升起,皓月当空,万物澄碧,引起青春初醒的诗人对天发问之豪情,比照古今,视接千载;月夜光华,弥漫着难以言传的相思离愁,也激起有情人之间浪漫的想象,乘着月亮到达彼此,聊慰相思之苦;月落西斜,江树摇曳,无尽的孤独落寞尽在今夜不语的月光中。种种月亮意象,分别联结着主体审美心理中的许多层面。由此看来,“月亮”这一个语码,在规定性的具体语境中,展示出多重的象征系统。《春江花月夜》一诗高度综合了中国诗人有关月亮的思考和诗意创造,因此备受世人喜爱。 月光下的世界绰约迷离,别有光辉,呈现出格外幽静恬美的境界,更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心理。老子说:“致静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静观是中国哲学追求进入自由精神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哲学家们努力追求的目标。与此对应的审美追求即刘勰所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这种艺术境界恰似晶莹澄静的月色。月亮的文化内涵正是这种阴柔的美学风范。月照乾坤,辉映苍穹。月光如水,将尘世一切烦恼和躁动洗涤得干干净净,一切都转入安静澄澈。审美主体经月光清洗后的心湖,只有一片月光在静静荡漾,人心也随之晶莹剔透。这也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讲的“异质同构”所产生的效应。以此心静观明月,心静与月静相契合,创造出晶澄静幽的审美境界,这正是中国文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宗白华先生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论述:“艺术心灵的诞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刹那,即美学上所谓‘静照’。静照的起点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和世务暂时绝缘,这是一点觉心,静观万象,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而各得其所,呈现着它们各自的充实的、内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谓万物静观皆自得。这自得的自由的各个生命在静默里吐露光辉。”因此月光照耀下的诗篇月华闪烁、兴象玲珑,呈现出冰清玉洁般的阴柔美质。 月是思念的化身,自古而然。《诗经》中一首《月出》曾拨动多少月下怀人的心弦:“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下的思念,有一种动人而伤感的美。《古诗十九首》中月更是频频出现,已成为寄寓游子思妇思念之情的意象。诗人张若虚眼望皓月,豪情问天,与此同时,月亮也将它的清辉洒在离人的心上。“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楼上人似月,相思起哀愁。相思笼上一层美丽的月纱,浓重的离愁化作轻烟般的惆怅。明月照着相思楼,照在楼上无眠的思妇身上。月亮如此多情,默默伴你长夜相思,深深照你庭院幽独。“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岂不知这多情之月已扰人无尽相思意,叫月下之人怎不起相见相随愿?“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现实的时空阻碍了相爱的人,但无处不在的月光可以超越一切,使人产生诗意般的甜美联想。 月亮是皎洁的,月光是美好的,当它与思念融合,就构成一种思乡、思亲的意象。在杜甫诗中,月光情结的内涵体现在他对亲人的挚爱和思念。一首《月夜》道尽了对妻子儿女的刻骨的思念,“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思念的人与月完全融为一体。《杜臆》曰:“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鬟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杜甫生活在唐代巨变的时代,由于长期与亲人离别,因此自古成为思乡思亲象征的月亮是他的精神伴侣和寄托。在幽静朦胧的月色中,他敞开心扉,倾诉他的孤寂和苦闷,寄托他的思念和希望。同时通过对月的咏颂,昭示了自己对月的高度审美价值观,在杜诗中,月亮可以说是杜甫的情结。正因如此,其咏月诗写得生动传神,读来感人肺腑。 在李白的诗中,更是对月亮这一意象揭示得淋漓尽致。当诗人孤独痛苦的时候,便深情地邀请明月与自己一起饮酒解闷:“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诗人邀请明月与自己的影子一起饮酒,把原本的孤单清冷写得颇为“热闹”,但“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他和月、影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更不要说相知相慰了,即使如此却也无可奈何,因为没有别人或什么来陪伴他了,故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在酒意蒙眬中,诗人仿佛也感受到了月与影的和谐或者说其带给自己的短暂快乐(实为精神麻醉)而减轻了自己的痛苦。 月亮作为一种永恒而宁静的存在,启迪着敏锐的诗人面对苍穹时的宏大天问意识。天与人,这是一种永恒的探索,中国诗人很早就将目光关注到“人”之外的“天”,自屈原首先发问“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夜

文档评论(0)

139****25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