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防治水;;
矿井水对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矿井水在采掘工作面可出现淋水,使空气湿度明显增加,顶板破碎,对劳动条件及生产效率影响很大。
(2)由于矿井水的存在,在生产中必须进行排水,水量越大,排水费用越高,势必增加煤炭生产成本。
(3)矿井水对各种金属没备、钢轨和金属支架等,均有腐蚀作用,这就缩短了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
(4)当井下突然涌水或其水量超过矿井排水能力时,则会给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生产矿井常用含水系数(KB )或矿井涌水量(Q)两个指标来表示矿井充水程度。
1. 含水系数
含水系数又称富水系数,它是指生产矿井在某时期排出水量Q(m3)与同一时期内煤炭产量P(t)的比值。即矿井每采1t煤的同时,需从矿井内排出的水量。含水系数KB的计算公式为:
KB = Q/P (4-1-1)
根据含水系数的大小,将矿井充水程度划分为以下4 个等级:
①充水性弱的矿井:KB 2 m3/t ;
②充水性中等的矿井:KB = 2~5 m3/t;
③充水性强的矿井:KB = 5~0 m3/t ;
④充水性极强的矿井:KB 10 m3/t 。;2. 矿井涌水量
矿井涌水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用符号Q 表示,单位为m3/d 、m3/h、m3/min。
根据涌水量大小,矿井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
①涌水量小的矿井:Q 2 m3/min ;
②涌水量中等的矿井:Q = 2 ~5 m3/min ;
③涌水量大的矿井:Q = 5~15 m3/min ;
④涌水量极大的矿井:Q 15 m3/min。
3. 矿井突水点突水量等级划分
其等级标准是:
①小突水点涌水量:Q≤1m3/min;
②中等突水点涌水量:1 m3/min Q ≤10 m3/min ;
③大突水点涌水量:10 m3/min Q≤30 m3/min;
④特大突水点涌水量:Q 30m3/min。 ; 图1 煤矿常见的水源;(1)大气降水。(图4-1-2 )。 ;(2)地表水。
地球表面江、湖、河、海、水池、水库等处的水均为地表水,它的主要来源是大气降水,也有的来自地下水。煤矿在开采浅部煤层时,地表水经过有关通道会进入煤矿井下,形成水患,给生产和建设带来灾害。
3)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的地下水(图4-1-3 )称为潜水。
;(4)承压水。处于两个隔水层中间的地下水,称为承压水(或称自流水),如图4-1-4 所示。;(5)老空积水。
已经采掘过的采空区和废弃的旧巷道或溶洞,由于长期停止排水而积存的地下水,称为老空积水
(6)断层水。
处于断层带中的水,称为断层水。
2. 矿井水灾的通道
水源与煤矿井下巷道等工作场所的通道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1)煤矿的井筒。
(2)断层裂隙。
(3)采后塌陷坑。
(4)石灰岩溶洞陷落柱。
(5)古井老塘及封堵不严的钻孔。; 影响水源进入矿井井巷造成水灾的因素可分为自然的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因素
地形。
盆形洼地,降水不易流走,大多渗入井下,补给地下水,容易成灾。
2. 围岩性质。
围岩为松散的砂、砾层及裂隙、溶洞发育的硬质砂岩、灰岩等组成时,可赋存大量水,这种岩层属强含水层或强透水层,对矿井威胁大;围岩为孔隙小、裂隙不发育的粘土层、页岩、致密坚硬的砂岩等,则是弱含水层或称隔水层,对矿井威胁小。当粘土厚度达5米以上时,大气降水和地表水几乎不能透过。 ; 3.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主要是褶曲和断层。
4. 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和接受补给条件。
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直接影响矿区水量补给的大小。充水岩层的出露条件包括它的出露面积和出露的地形条件。
(二)人为因素
1.顶板塌陷及裂隙。
2. 老空积水。
3. 未封闭或封闭不严的勘探钻孔。; 总结过去发生的矿井水灾,往往是安全思想不牢,思想麻痹,从而情况不明,措施不当所致。其主要原因可归结如下几个方面:
(1)地面防洪、防水措施不当或管理不善,地表水大量灌入井下,造成水灾;
(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空积水区、充水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了探水,但措施不当;。
(3)井巷位置设计不当。
(4)施工质量低劣,致使矿井井巷严重塌落、冒顶、跑砂,导致透水;
;(5) 乱采乱掘,破坏防水煤岩柱造成突水;
(6)测量错误,导致巷道穿透积水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