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泰伯.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 泰伯 话题:泰伯 吴文化 王位 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泰伯乃勾吴国之始君王、吴文化之始 祖。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受到后人的赞颂。孔子称他为“至 德”,司马迁在《史记》里把他列为“世家”第一。泰伯是个至 德至圣的人。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太伯,太伯 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出。季历贤,而有圣 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 文身断发,示不同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 昌为文王。太伯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者 千余家,立为吴太伯。”文中还叙述了泰伯三让天下的故事。 相传,泰伯、仲雍二人是亲兄弟,生父即周朝太王古公亶父。 本来,按当时部落社会惯例,王位应传长子,泰伯是当然的 继位人。泰伯兄弟在古公亶父去世后应该依次继承王位。但 是他们看到父亲特别喜欢第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后来的 周文王),况且姬昌的确有超人的才能,因此决定主动把继 承权让给季历。然后由季历传给姬昌。后来,古公亶父等人 接二连三地要他们继承王位,他们都坚辞不受。为了断绝别 人拥立他们的念头,约在公元前 12 世纪之际,乘古公亶父 患病,泰伯、仲雍假借采药之名,从陕西歧山周原居地率领 部分周人向东南迁徒,来到远荒之裔的东吴荆蛮地区,最后 定居于无锡东南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他们遵行当地落后 民族的习惯,入乡随俗,断发文身。周部族的人们见他俩意 志坚决,就只好拥立季历和姬昌。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泰伯 让王”的故事。泰伯到了荆蛮后,荆蛮人为他把家业传给幼弟 的义举而感动,纷纷前来投靠、跟随。归附者有千余家,奉 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称吴泰伯,自号“勾吴”。时值商代末 年,王朝衰落,中原地区的侯王用兵频繁。泰伯深恐兵祸波 及,在梅里平墟修筑城郭,“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 名曰“故吴”。泰伯定都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 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泰伯开凿泰伯渎,俗称伯渎 港,人民世受其利。在他和仲雍的带动下,勾吴国逐渐发展 壮大,进而建立了吴国。泰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 周灭商后,仲雍孙周章被周王朝封为吴国君(子爵),列为诸侯。 泰伯葬于梅里东之皇山(后名鸿山,今无锡鸿声境内)南麓。东 汉永兴二年(154 年) 四月,桓帝命吴郡太守糜豹监修泰伯墓, 并在泰伯故城中“即宅为祠”,建造泰伯庙,供人们祭祀瞻仰, 后人尊奉泰伯为吴国及吴姓的始祖。从泰伯至 19 世寿梦, 都以梅里为都城。 都城后迁吴(今苏州) 。吴国灭亡后,泰伯 城逐渐废弃,称为“故吴墟”。 泰伯三让天下 第一次让: 按当时部落社会惯例,王位应传长子,泰伯是当然的继位人。 他觉得“季历贤”,父亲希望有贤能的子孙继承他的事业,自 己就干脆避让,托词采药与仲雍奔吴。第二次让:泰伯到达 江南后,父周太王去世。他与仲雍回去奔丧。季历和众臣求 他接位,泰伯坚决不从,料理完丧事后即返江南,王位由季 历继承。第三次让:季历立为王位后,整肃朝政,扩大领土, 遭到商的嫉恨,被暗害致死。泰伯又一次回岐山奔丧,群臣 再次要他继位,他依然不从,办完丧事后立马返回,王位由 “圣子昌”——姬昌继承。这位姬昌就是后来显赫的周文王, 灭掉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 孔子《论语》曰:“泰伯可谓 至德也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民无得而称焉”, 是说:百姓不知用什么话来称颂他们。阊门内下塘的泰伯庙 亦称为至德庙。泰伯“三让天下”的德行,为历代文人学士、 骚人墨客所景仰、赞颂。 历史为鉴,如果说“伯乐相马”“举 贤”是世人称之为大德,“让贤”“让天下”更是古往今来倍受赞 颂之为至德。“天下”可让,那世间大大小小的事事,勿可比 之矣。谦让、举贤是中华之美德,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尚的境 界。

文档评论(0)

135****08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