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演讲稿一等奖.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遗演讲稿一等奖 各位领导、非遗传承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承载着人类社会传统文化和历史见证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身上附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永不过时的,是弥足珍贵的。这次我校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非遗”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并得以继续传承。 毋庸讳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一种精神动力与支撑,才能源远流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也常思考:非遗应该如何面向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把现代教育理念注入到非遗保护当中去,让“非遗”活起来,活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目前,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实物和资料得不到妥善保护,一些珍贵实物资料丢失、一些民间文学和工艺美术失传.....这也恰恰从反面说明,传统的“非遗”只有活着才有价值。 我校拟通过“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提高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让“非遗”薪火相传,为“非遗”挖掘保护尽我们学校之力,通过开设非遗课程-学习非遗智慧-进行非遗展演等形式提高青少年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水平和保护意识,使濒临灭绝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充分发挥非遗项目的自身作用,让“非遗”焕发生机与活力。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是世界各民族文明形态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形态。为什么没有出现过中断?究其根源,与老子提出的“学在民间”不无关系,所以,广泛而非精英式的传统文化传承方式将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的途径。我们认为非遗得以传承“以师带徒”的传承方式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作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感悟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同时,在教习的过程中为了不偏离非物质文化遗产本真的东西,我们选择适合校园传承的推广性较强、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项目,并选择具有课程授课能力传承人与教师进行合作,本次“非遗进校园”的五个项目,其课程设定全部是我校与传承人和项目负责人共同协商精心设计,适合我校学生的课堂学习方案;把非遗带进了课堂,是在未来与历史之间架起了桥梁,只有让新一代了解、喜爱非遗,才能够以新生的方式去传承历史,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传世。我校将非遗项目引进校园的另一层意义是让学生与所学各科相融合,锻炼观察能力、手作能力,拓宽教育视野,提高学习兴趣,成为培养广大学生艺术修养创造性和创新性的途径。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动手、动脑、用心的特别体验,让学生们现场感受非遗手工艺的魅力,文化遗产不能仅靠列入遗产名录,必须吸引年轻人的积极参与。只有在学生们心里,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不断强化中华文化的根基,保护和传承才成为可能。增强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意识,使传统文化得到更深更远的传承。同时,也让广大学生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每个民族文化的基因。让莘莘学子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拥有一技之长,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文档评论(0)

有志者事竟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416315100005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