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上一单元).pdf

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六上一单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基于大单元整体设计的《古诗词三首》教学 设计(六上一单元) 一、文本教学解读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结合 单元内容和语文要素,学生在单元学习中需要理解的大概念 是:运用合适的阅读和表达策略(联结和想象)可以促进对 文本的理解或丰富表达内容,突出表达意图。单元核心学习 任务设计为“举办‘变形记’故事分享会”。 本文作为单元内的一篇精读课文,重点是要让学生在诵 读欣赏过程中,通过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 行黄沙道中》,深入探究,联想与想象,体会不同作者笔下, 同一“月色”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感受月色在文学作品中由 物象向意象的 “变形”,以及这一 “变形”带来的创意效果, 初步了解这一“变形”附着不同作者的不同心境,牵扯着不 同作者的不同思绪。 理清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 生自主完成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借助 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查阅相关诗人的生平经历,以及创作 背景等学习任务。课上留出充足的时间,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自学成果,教师对学生的 自学成果给予方法指导和充分肯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愿和信心。 课程内容的重头戏是,对比阅读《宿建德江》和《西江 月·夜行黄沙道中》,问题驱动,如,“两首诗都写了月色, 同是明月,但在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什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顾炎武》 么”,深入探究,联想与想象,如,想象孟浩然孤身一人夜 宿建德江的清冷场景,因此,孟浩然诗中的月色附着了他的 孤寂心情,再如,想象辛弃疾在江西闲居时,晚间经过黄沙 岭附近,看到月色、听见蛙声时的愉悦心情,进一步了解, 不同文学作品中,月色由物象向意象的“变形”,其实质是 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课堂上,随着学生汇报自学成果的推进,教师要巧妙地 将学习重点渗透其中,如,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宿建德江” 大意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创作背景,即孟浩然离开家乡 赶赴洛阳,再漫游吴越,借以派遣仕途失意的郁闷,了解了 创作背景,“客愁新”中“新的愁绪”也就具体可感了。再 如,学生想象“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所描绘的画面时,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 如此亲近?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当时孤寂愁苦的情感。再关注 与 《宿建德江》有相同意象的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借助“明月”“惊鹊”“清风”“鸣蝉”等词语,想象画面, 感受辛弃疾当时轻松愉悦的心境,深入思考,发现 “月色” 由物象向意象“变形”的本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根据上述文本教学解读,本节课的学习 目标设计如下: 1.通过自主识字,会写 “德、鹊、蝉”等 3 个生字。 2.通过对比阅读、问题驱动、联想和想象,从阅读中想 开去,感受月色在不同作者笔下从物象到意象的“变形”, 了解“变形”其实质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变化。 二、学习活动设计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板块一自读自悟,整体感知 1.联结经验,导入新课。 (1)联结经验,再识意象。 师:上节课通过学习《丁香结》,我

文档评论(0)

金领职业教育题库大全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