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教学案例——以《草船借箭》为例.doc

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教学案例——以《草船借箭》为例.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部编版语文五年级教学案例——以《草船借箭》为例 “草船借箭”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都知道其取自《三国演义》之中,但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始末,以及真实的历史场景却鲜有人知。因此,借小学语文部编版《草船借箭》课文,与大家探讨这案例的教学过程,希望在教学中取长补短,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一、教学准备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一课是截取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片段,作为古典历史小说,其具备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的小说三要素,其中,神机妙算、才智过人的诸葛亮,嫉贤妒能、心胸狭隘的周瑜等人物形象入目三分,加上赤壁之战前夕的紧张氛围与草船借箭的出其不意,极大地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与厚重感,将三国时期孙刘联合抗曹时急促的战火气息表达出来。《草船借箭》讲的是孙刘联军战前军备(箭矢)不足,周瑜公报私仇,让诸葛亮十日之内打造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则借雾色掩藏,用草船向“曹”借箭的故事,既破解了周瑜的杀招,又削弱了曹魏的实力。课文赞扬了诸葛亮的才能与广阔的胸襟,塑造了一个“神机妙算”的武侯形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习课本的生字生词,理解“妒忌、都督、惩罚、擂鼓、呐喊、神机妙算”等重点词汇的意思与应用,并正确拼写; (2)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讲清楚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对《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故事发生的前后有一定的了解; (3)发现问题,学生能够利用所掌握的工具资源,解答部分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解决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与合作能力。 2.情感与价值方面: (1)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感受厚重的历史文明与文化精髓,知道中国“四大名著”及其相应的作者; (2)以诸葛亮为榜样,以周瑜善妒为反面教材,养成一颗包容之心,培养广博的胸怀; (3)延伸至战争与和平的角度,让学生树立一颗热爱和平,珍惜当下之心。 (三)教学构想 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便是培养每个学生在语言方面“听说读写”的综合素质,深挖学习潜能,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探索未知,从而加强语言文学的知识储备。以《草船借箭》一课为例,课文篇幅相对较长,且涉及到古代军事知识,学生对“擂鼓、都督、军师”等专有名词的认知有限,加之历史因素影响,想要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相对较难。因此,本课教学在“情境导入→自主学习→主题探究→拓展延伸”的构想进行,根据课前、课中与课尾等不同阶段安排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场景,依次按照趣味性的情景导入、自主性的全文阅读、合作式的小组探究与拓展性的知识延伸组织课堂教学,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结合起来,从而实现《草船借箭》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课前导入 1.趣味导入,创设情况 利用课前三分钟,播放94版《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历史兴亡与人生短暂,身临其境地解读豪放中略带含蓄,高亢中倍显深沉的歌曲内涵,同时,播放《草船借箭》视频片段,为课程导入营造厚重的历史氛围。 2.背景介绍,唱响前奏 在趣味性的音乐导入上,已经初步营造了历史氛围,在音乐结束后,老师马上介绍背景,将历史气氛引入到《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课文里。 师: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时势造就英雄,在1800多年前,曹操率军水陆并进,准备一统江山,无奈孙刘联盟,五次中计,使得赤壁之战空留遗憾。其中草船借箭便是其中一计,“一天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说完背景介绍后,学生的好奇心与趣味性被激发,再让学生初读课文,进入到文本熟悉与故事解读之中,从而开启课堂教学。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作为白话小说,其中自有许多生僻字词无法理解,在初读课文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勾画出重点字词,在学生初读完毕,利用新华字典等予以自行解决,明确意思与用法。在初读课文之后,进入到理清故事脉络的环节。 师:读完文章之后,故事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是什么呢? 生:周瑜善妒,陷害孔明→孔明求救,鲁肃相帮→雾中求箭,曹操上当→借箭归来,周瑜大惊。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到位,那么如果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概括诸葛亮在借箭中所表现出的才能,你们认为是哪个词呢? 生:神机妙算! 师:对了,神机妙算中的“神机”是指灵巧的心思达到神奇的程度;“算”是指策划计谋,“妙算”就是巧妙的计谋。这个成语形容善于估计形势发展,决定策略。那么为什么说诸葛亮神机妙算呢? 学生便会进入到文章的细读过程中,然后查找相关佐证,如文中对诸葛亮“通天文、识地理、知奇门、晓阴阳、明兵势、懂阵图”等方面的细节刻画,从而加深对课文的解读。教师则趁机提问与解答学生不明白的问题。 (三)紧扣主题,探究学习 在学生细读之后,便可以紧扣课文对诸葛亮“智慧的化身”主题加以解读,通过问题设置与小

文档评论(0)

132****13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