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题的命制对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启示-《化学教学》(2017年4期).docx

  • 0
  • 0
  • 约2.4千字
  • 约 34页
  • 2023-06-10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中考试题的命制对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启示-《化学教学》(2017年4期).docx

  1. 1、本文档共3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中考试题的命制对初中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教学的启示 作者:孙成林 李焱 来源:《化学教学》2017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回顾并反思2016年河北中考理综第35题的命题起因、命题立意和命题素材的选择等,指出该题对于在教学中有效落实化学学科思想方法有较好的导向作用;并提出三点建议: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学科思想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价值作用;有效建构初中化学的学科思想方法体系;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促进学科思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 关键词:中考化学试题;命题思路;化学思想方法;教学研讨;教学启示 文章编号:1005–6629(2017)4–0083–06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 试题及答案 1.1 试题 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 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方案二:小刚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出现 ,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图1所 寫出上述实验过程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1)方案二中,先通入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 。 (2)查阅资料得知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小红发现:蔗糖分子中氢原子数目是氧原子数目的2倍,但是,蔗糖中氧元素质量是氢元素质量的8倍。导致二者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1.2 答案 (1)排除硬质玻璃管中的空气(或防止氧气参加反应);(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氢大 2 试题的命题过程 2.1 命题的起因 河北省2016年中考化学试题之所以命制了上述35题,是基于笔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观察到的一个普遍现象和两个教学事件。 2.1.1 一个普遍现象 石家庄市所有初中学校化学学科全部使用人教版教材,在多次听课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初中化学教师在执教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时,多数都是单纯地给学生传授知识,教学的落点:一是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是其可燃性及燃烧时火焰的颜色)和点燃氢气前验纯的方法,甚至有的教师还将氢气的实验室制法也加进来。二是电解水的装置、两极产物、两极产物的检验方法,强调两极产生气体的2:1是体积比而不是质量比等知识。 2.1.2 两个教学事件 [事件1]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教材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时,在演示电解水的实验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复燃;负极产生的气体能 ,火焰呈 色。 这一问题的提出,说明教师在实验中检验正负两极气体时,负极用燃着的小木条,正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课下,笔者跟执教教师(包括该校化学组教师)进行了交流: 笔者:为什么检验两极产物时,负极用燃着的小木条,正极用带火星的小木条? 师:因为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啊。 笔者:学生知道吗?学生在实验中看到了什么? 师:学生看到两极都有无色气体,顶多能推断一个极上是氢气,则另一个极上是氧气,但不能确定哪个极上是哪种气体。 笔者:对呀,那书上用的什么方法呢? 师:好像用的都是燃着小木条? 笔者:你确认吗?翻开书查阅一下。 师:就是都用的燃着小木条。但是,原来的教材上就是两种木条。 笔者:你的意思是说教材修订后内容变了,你用的还是旧教材上的方法。 师:嗯。 笔者:那我就有一个新的问题:教材修订,这个内容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师(跟本组其他老师略作讨论后回答):原来教材是个验证性实验,修订后的教材属于探究性实验。 笔者(肯定了教师的认识,然后又问):那可以都用带火星的木条吗? 师(脱口而出):可以吧。 笔者:那教材上为什么不是“用带火星的木条”呢? 师:这就不知道了。 笔者:回头你们做一下实验看看结果吧。 [事件2]在2015年的“河北省化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竞赛”活动中,有图2所示的一道竞赛题目。抽到该试题的教师中,有三分之一只知道“电解水”一种方法,不知道另外的第2种方法。可是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上册第79页第1自然段中就有“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水曾经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人们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最终认识了水的组成”的一段描述,明确指出了研究水的组成的两种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