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等腰三角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材100-102页,等腰三角形性质探究、证明、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①能用文字语言和图形符号语言表述、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
②能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① 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归纳-证明-应用”的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应用意识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发现图形的美,感受学习数学的趣味,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材分析:
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除了具有一般三角形的性质外,还有它独有的性质。而这些性质又都和它的轴对称性质有关,因此本课以轴对称为切入点,通过操作,利用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得出了它的两条重要性质。本节主要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这些内容不仅给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及两线垂直等提供了新的依据,而且是后面研究等边三角形 、矩形、菱形、正方形及 圆的有关性质的预备知识,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及其应用.
难点: ①等腰三角形性质、判定的应用.
②文字语言叙述的几何命题的证明.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情境引入]
1.出示一组含有等腰三角形的生活图片,让学生感知图片主要部分形状的共同点。
2. 出示自制的测平仪,师测量一个平面、一个不平面。你知道怎么检查吗?
激起学生的好奇,从而引入课题。
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也为后面的练习打下伏笔。
新
授
授
1、回顾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剪一剪:[动手实践,作出等腰三角形]
请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试一试,是否可以只用一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动手实践,初步感知等腰三角形的特征,直观地再认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性质,充分发挥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培养思维的广度,激发求知欲。
2、[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观看屏幕的演示;利用手中作出的等腰三角形操作、观察、发现、归纳等腰三角形的一些性质,组内交流自主完善,组组之间相互借鉴,等腰三角形的主要性质抽象出来。
从等腰三角形的对称性为探究性质的切入点,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组内相互交流,组与组间互相补充。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从“命题的证明应该从哪里入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后形成“命题-找出题设、结论-画图-用几何语言写出已知、求证-证明”的命题证明过程。一种方法证明过程学生叙述师板书,另外两种证明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在答题卡上。
本节课重点是性质的证明,因此教师引导着学生一步步把证明过程梳理清楚。一题多证,引导学生关注规范证明格式的书写。简单的证明过程放手学生独立完成,体现教师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
4、[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首先,设计了简单的填空练习,然后是学以致用,1.已知:如图,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你能判断出BD与CE相等吗?请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2.如图一船从A出发,以20千米/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经过1.5小时到达B处,分别从A、B处望灯塔C,测得∠NAC=42?,∠NBC=84?,求从B处到灯塔C的距离。
学以致用,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定解决数学和开始时的问题。
作
业
[布置作业]
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知识作业。二是发散思维的训练。
扎实基础,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能力。
小
结
[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谈感受。还有什么疑惑?
引导学生整理本课所学知识,给他们一个梳理的机会。抒发感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
升
华
[教师寄语]
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
选择了大海,就要乘风破浪;
选择了蓝天,就要展翅翱翔。
唤醒你所有的潜能,用信心铸就目标,用汗水浇灌希望,用拼搏实现理想,用奋斗赢得一生!
舒缓紧张和劳累的身心,激励教育。
课后反思:
本课的重点之一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并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了直观呈现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和重合的线段和角,让学生剪一剪:是否可以只用一刀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呢?
教学设计只是预案,设计中我尽量预测到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教学紧跟着学生的思路走,不用刻意往教师设计的顺序上拉,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