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学》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第 PAGE 10 页 共 15 页 《环境管理学》教案 《 环境管理学 》 课程教案课程说明 本课程的性质 《环境管理学》课程为环境科学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阐述了环境管理的概念、基本理论、技术支持和保证,介绍了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自然资保护与管理、全球环境问题与管理等内容。 本教学可帮助学生树立人地系统协调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的认识与提高。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1、内容要求: 了解环境管理的对象、内容与手段,认识环境管理学的三大基本理论及基本原则,了解环境管理的技术支持和保证,掌握区域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 自然资保护与管理的主要内容及管理方法,学习外国环境管理体制、机构、制度、策略等先进经验,以及当前全球环境管理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主要机构。 2、教学方法:本课程以理论讲授为主,辅以案例分析^p 。 3、先修课程:环境学概论、生态学等 选用教材、主要参考书 教材: 叶文虎主编.《环境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 年 6 月第 1 版 主要参考书: [1]吴忠标等.《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出版社.201 年第 1 版.[2]宫学栋等.《环境管理学》.环境科学出版社.201 年第 1 版.[3]周律.《清洁生产》.环境科学出版社.201 年第 1 版.[4]刘熙瑞.《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 年第 1 版.[5]陈焕章编著.《实用环境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 版 第一章 管理学概述 第一节 管理的历史发展及社会作用 一、 管理的概念“管”,我国古代指锁钥。《左传》中说:“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引申为管辖、管制之意,体现着权力的归属。 “理”,本意是治玉。《韩非子/和氏》中说:“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引申为整治或处理。 “管”、“理”二字连用,即表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事物的管束和处理过 程。 二、 管理的历史发展 环境科学中所说的环境问题,不包括由自然因素等引发的环境变化。4、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 日益严重的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2) 温室效应引 起了全球气候的变暖 (3) 臭氧层破坏 (4) 酸雨区的扩张 (5) 自然资的短缺和耗竭 (6)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7) 固体废弃物堆弃 (二)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历史阶段:(1)古代文明阶段,以被动适应自然环境为主要生存方式,不存在人为环境问题。 农业文明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直接受制于自然环境,其间产生的大量宗教等文化形式,充分表明当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该时期,由于人类已经初具了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发生过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环境恶化的实例, 如玛雅文明、古巴比伦的覆没,但从总体上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 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对自然环境、自然资的占有及破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终使自然界走向了退化和毁灭;反过来,人类则因破坏和毁灭自然,导致了资短缺、能量枯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自己的生存危机。 显然,造成环境问题的最根本的根是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不正确的人地观,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支配人类社会行为的基本观念。 2、 环境问题的性质 (1) 具有不可根除和不断发展的属性(2)范围广泛而全面(3)对人类行为具有 反馈作用(4)可控性 二、 环境管理的目的与任务 (一) 目的: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共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 任务:转变观念、调整行为 1、 观念的转变是根本,通过建设一种环境文化(以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和信念的文化),取代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以人类为中心,以自然环境为征服对象的文化,并将这种环境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 2、 相对于思想观念的调整而言,行为的调整更具体、更直接。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分为行为主体、行为对象和行为本身三大组成部分,从行为主体来说,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3、 环境管理的两项任务相互补充、构成一体,它通过对人们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进行调整,以求达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承载力相协调。 第二节 环境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 环境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演变 (一) 把环境问题作为一个技术问题,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管理手段的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70 年代末) 这个时期的环境管理原则是“谁污染、谁治理”,实质上只是环境治理,环境管理成了治理污染的代名词。 (二) 把环境问题作为经济问题

文档评论(0)

199****80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相信自己,相信明天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