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pdf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 概念: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教育的最高 理想。 2. 层次结构: r 教育目的(国家) 教育目的 培养 目标(学校) I教学目标(教师)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Q:教育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区别? (理解)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总的要求; 教育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特定 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3. 教育目的的作 (意义、功能) (简答题•单选题•掌握) 1. 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 2. 对员彻教育具右激励作 3. 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二、教育目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基本观点 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 教育根本目的是人 较好地体现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 发展为最高宗旨 的本性和本能的高 位辩证统一。 度发展 代表人物 荀子、柏拉图 卢梭、罗杰斯、孟 子 积极意义 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 确立儿童的地位, 体现了对个人价值的尊重;又体 义 注重儿童个性发 现了社会对人的要求。 展:倡导民主的教 地位: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 育观 论基础。 不足 否认了教育目的受人 忽视社会发展对教 的发展规律制约的特 育的要求;忽视学 点,有片面性,易压 习和社会的影响作 抑学生个人发展 宗教本位论 主张: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 。某些观点对于批判近 代教育过度功利化、技术化的有借鉴意义。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能力本位论 强调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以能力培养为教学基础,重实际操作。 知识本位论 知识传授为主要或唯一 目的,把教育知识目的等同于全部教育目的。 三、 我国教育方针发展历程 (了解) 1. 1 957年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教育方针) 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1958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3.1981年颁布的教育方针 必须坚持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三我国 教育方针发展历程(了解) 4. 20世纪90年代教育方针 新时期的方针“培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 我国的教育目的 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精 神和实践能力。 (二) 我国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简答题•掌握) 1. 强调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 要求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3. 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五、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1.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 ,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保证,是素质 教育的核心与灵魂

文档评论(0)

昊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自由职业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